立法會八題:種植樹木

以下為今日(十月二十八日)立法會會議上陳偉業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與過去比較,當局近年在郊外地區種植較多本土品種的樹木。但據本人了解,由於當局在不合適的季節(包括冬季)進行栽種,不少樹苗因而不能存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政府每年種植的樹木的總數,當中分別屬外來品種及本土品種的數目;

(二)在第(一)項的新種植樹木中,現已死亡的樹木的數目,以及死亡的原因;及

(三)當局會否考慮停止在冬季種植樹木,而改於春季種植樹木,以增加樹木的存活率;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一)在2006─07年度至2008─09年度,政府每年種植的樹木分別約為203萬棵、162萬棵和128萬棵,合共約493萬棵,當中約235萬棵屬本土品種,約258萬棵屬外來品種。而外來品種中,超過八成於早期從外地引入後,在香港或中國東南部生長情況良好。這些品種包括耳果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紅膠木(Lophostemon confertus)等,它們除了可作觀賞,還有保土植林作用。

(二)我們沒有備存過去三年未能存活的新種樹木數字。一般來說,新種樹木的存活率相當高,例如工程部門(如路政署和建築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種樹木的存活率達百分之九十八;漁農自然護理署種植的幼苗的存活率超逾百分之九十;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受嚴重侵蝕的土地上為保土植林而種植的幼苗的存活率亦超逾百分之八十。新種樹木未能存活主要是因為受颱風等惡劣天氣及山火破壞,引致樹木嚴重損毀而無法復原。

(三)政府部門種植的樹木九成以上在春季和夏季種植。以工程部門為例,除非有充分理由(例如須配合工程施工要求),並獲項目工程師審批,否則承建商需在春夏季種植期進行工程項目下的種植工作。只要護理得宜及有充足的灌溉,即使在冬季種植的樹木的存活率亦很高。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