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題:善用政府擁有的古蹟發展旅遊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姚柏良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的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香港有1 444幢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的歷史建築,是寶貴的旅遊資源,但現時不少政府擁有的古蹟未被善用,部分更被圍封。以位於高街的舊精神病院立面為例,該古蹟屬於早期巴洛克式地標建築,寬闊的拱形遊廊和下方的粗琢花崗石塊極具特色,但卻被鎖上。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在已獲評級的歷史建築中,有多少屬於政府擁有,以及當中有多少可開放予公眾參觀;政府是基於甚麼準則,決定將該等歷史建築開放予公眾參觀;

(二)立面的遊廊不開放予公眾參觀的原因為何;當局會否考慮開放該遊廊,令其成為中西區的另一「打卡」地標;及

(三)除了現行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外,當局有否計劃從旅遊發展價值的角度,全面審視政府擁有的古蹟的旅遊潛力,以開放更多具觀賞和歷史價值並且交通便捷和方便管理的古蹟予公眾參觀,從而推動香港的古蹟文化歷史旅遊;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有關發展古蹟旅遊的工作涉及旅遊政策與歷史建築的使用及推廣等範疇,在諮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其他相關的部門後,現對問題的三個部分回覆如下:

(一)截至二○二三年六月,共有276項政府擁有的建築獲評為一級、二級或三級歷史建築,而政府擁有的法定古蹟則有70項。

  在這340多項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當中,共有超過200項已經因應實際情況,透過合適的安排開放讓公眾參觀。其中包括博物館和展覽空間,以及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由非牟利機構營運的場地。

  部分對外開放的則用作政府部門辦公用途,例如尖沙咀前九龍英童學校現作為古物古蹟辦事處辦公室、前山頂學校現作為山頂消防局、尖沙咀香港天文台現作天文台總部等,這些設施在提供辦公場所和開放參觀之間取得平衡,透過特定的安排,例如預約或開放日等讓公眾入內參觀。

  另外,許多歷史建築包括軍事遺址如炮台等位於郊野公園及郊區,大部分並不涉及可供使用的處所,但公眾可到達並自由觀賞,除非基於建築結構或公眾安全等考慮需作圍封。

  餘下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未有對外開放,當中有些是基於保安及私隱等考慮,例如中西區的青洲燈塔有海事安保考慮、大埔瞭望台現出租作私人住宅用途、觀塘前皇家空軍基地(啟德)總部大樓現為家庭危機支援中心等。

  我們會繼續鼓勵各政府部門盡可能讓公眾可以參觀屬它們管理的歷史建築,過程中發展局會從文物保育角度提供適當支援。對於未能對外開放的,我們會繼續與相關政府部門探討設置歷史資訊牌,讓公眾了解其歷史背景及文物價值。

(二)位於高街二號的舊精神病院,於二○○一年改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由中西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處)負責日常管理。

  舊精神病院的花崗石立面,正如議員所說,包括拱形遊廊和下方的花崗石塊,在改建工程中得以保留,並於二○一五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一直以來,團體可申請於遊廊進行外景拍攝。遊廊現正進行保養工程,中西區民政處計劃於九月初完成工程後開放立面及遊廊供市民入內觀賞。

(三)旅遊事務署一直在不同地區推展富有歷史及古蹟元素的旅遊項目,當中包括孫中山史蹟徑,以「古今、藝術」為主題,引領旅客漫遊十六個史蹟點;在二○一九至二○二一年於西貢鹽田梓舉辦「鹽田梓藝術節」,為參加者帶來集藝術、文化、古蹟及綠色元素於一身的旅遊體驗,並在二○二二至二○二四年推出「西貢海藝術節」,將活動範圍逐步擴展至滘西洲和糧船灣等;另外,署方亦推展「城市景昔」項目,利用擴增實境和多媒體技術,重現不同地標的歷史全景圖像,讓旅客透過智能手機了解其歷史面貌和當時的社區文化;旅遊事務署亦聯同漁農自然護理署陸續為郊野公園內多條熱門及具旅遊潛力的行山徑完善旅遊配套,以加強其作為古蹟及綠色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當中包括一些抗戰歷史遺跡,例如松林砲台歷史徑和城門戰地遺跡徑。

  與業界協作方面,旅遊事務署在二○二二年十月推出承擔額達六億元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鼓勵本地旅行社開發和推出更多具備有關元素的旅遊路線和產品,包括到訪歷史建築。

  推廣宣傳方面,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一直透過不同途徑,向旅客推介活化歷史建築物,如網站、社交平台及旅客服務中心等,以及介紹不同地區的漫步遊路線,當中包括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

  此外,旅發局的「香港.大城小區」項目,展現區內地道文化、特色及歷史等,增添香港的旅遊吸引力。旅發局會延續「大城小區」推廣,並為原有項目注入新元素,以地道文化吸引旅客。
 

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