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加快實踐『健康城市』目標」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七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就謝偉銓議員動議的「加快實踐『健康城市』目標」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感謝各位議員剛才給予我們很多寶貴的意見。我以下主要扼要作出一些回應。

在推動健康建築方面,早在二○一一年,我們已實施一系列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要求新建樓宇加入樓宇間距、樓宇後移及綠化覆蓋率,這些是希望改善市區空氣流通、優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屋宇署亦提供總樓面面積寬免,鼓勵發展商於其項目中加入一些環保、適意設施。為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築,屋宇署已展開總樓面面積寬免機制的檢討,並正和業界擬定落實細節,我們爭取盡快實施。

另外,近年新冠疫情對香港和其他大城市帶來很多啓示,所以屋宇署現因應我們的經驗,探討如何優化樓宇設計,為香港締造一個更健康、更宜居的樓宇設計環境。檢視範圍主要涵蓋住用樓宇天井、空中花園、公共空間、浴室及洗手間等設施的通風要求。屋宇署力求於明年上半年提出初步建議,與業界、各專業團體溝通和諮詢。

在協助舊樓維修方面,儘管妥善保養物業始終是業主的責任,但政府亦明白有很多業主,尤其是居於老舊「三無大廈」的年長業主,需要政府在財政和技術上的協助。因此,政府夥拍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在過去五年已先後撥款超過190億元,協助有需要的業主妥善保養和維修。過去這幾年疫情,的確執行上令維修工程拖慢了,因為有時業主需要開會討論,但我們會盡量追趕時間。

當然,樓宇終有老化的一天,亦難免要拆卸重建。在舊區更新方面,昨天我與市建局出席發展事務委員會,我們明確表示「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策略會繼續,藉重建的契機重新規劃區內交通、行人設施、綠化休憩空間等,希望更加以人為本進行舊區更新。昨天我亦表明在今屆政府,發展局會加大力度透過一些規劃手段和拆牆鬆綁,鼓勵舊區重建,不單是市建局和私人業主都能多做、快做,做到城市可以提質。

在城市綠化方面,我們明白這一個環節對於香港這些稠密的地區更加重要。我們一方面在規劃階段預留綠化空間,另一方面持續優化園境設計及樹木管理安排,將「藍綠資源」融入我們的工程及園境項目內。

提到「藍綠資源」,我必定要提一提今日好幾位議員有提到深受我們社會珍重的維港兩岸海濱。近年我們夥拍海濱事務委員會,用比較新的思維和公眾高度參與的安排,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和休憩空間,讓市民有更多、更連貫的空間親近維港,以及有不同形式的體驗。在二○二二年,我們會再接再厲,開放更多海濱地區。

主席,去年政府發表《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正正在這個策略裏面,我們強調香港要成為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其中一個策略方針正正就是今日各位議員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一個健康活力的城市。在這方面,我們在這個策略明確提出了三點。第一,在規劃新發展項目時,我們會致力將休憩用地由二○一六年提出的願景——當時是說人均2.5平方米——增加至不少於人均3.5平方米,同時提倡要改善休憩用地的吸引力、可達性和共享程度。有了這些更加進取的指標,我們就可以更加進取的覓地,讓負責康體設施的政策局和部門更好地作出他們的部署;第二,我們要充分利用機會作城市綠化,將藍綠元素引入新建及現有發展區;以及第三,透過合適的城市設計以鼓勵市民追求活力、健康、低碳的生活,例如在新發展區的規劃要有完善的行人及單車網絡鼓勵動態生活。

正如議員所說,推動健康城市橫跨多個政策局和部門。其實如果我們在政策上要創新,離不開需要土地。剛才亦有議員提醒我們要時刻準備好一些隨時可以動用的應急土地,以應付社會不可預見的需要。基於以上種種,我們認為除了要根據《香港2030+》策略,落實我們提出涉及7000多公頃的土地供應項目外,我們要繼續努力覓得更多土地,因為有土地才有條件談政策創新。往後我們會和有關的政策局繼續緊密合作,為打造健康城市的目標出更多力。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2022年7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04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