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人才

  ​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銓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答覆:
 
問題:
 
  有評論指,隨着政府建議推展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願景」填海計劃等多個大型發展項目,預計未來10至20年香港對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建測規園)專業服務的需求將顯著上升。然而,本地大學提供相關專業及技術人才培訓的學額已多年沒有增加,部分有關學科的學額甚至有減少趨勢。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及未來三年,每年建測規園專業及技術人才培訓的學額,並按提供該等培訓的專上院校及學科列出分項數字;
 
(二)政府及有關當局(包括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各專上院校)有否就未來10至20年香港對建測規園專業及技術人才的需求作出評估;如有,結果為何;如否,會否盡快進行評估,以及政府如何確保有足夠的相關人才供應以推展上述發展項目;
 
(三)會否就建測規園專業及技術人才的供求和培訓事宜諮詢業界,包括相關專業學會、發展商及承建商;及
 
(四)會否透過增加撥款及設定學生人數指標等方式,促使各專上院校適切地增加建測規園專業及技術人才的培訓學額;如會,具體計劃及落實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為應付未來大型基建發展對建造業專業服務的需求,政府會繼續聯同專上教育院校、建造業議會(議會)及其他培訓機構,以及建造業界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確保有足夠的人才供應,包括加強培訓;透過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等政府的支援,推動業界採用創新科技提升建造業整體的生產力。
 
  就謝偉銓議員四部分的問題,經諮詢教育局及勞工及福利局,我現統籌回覆如下:
 
(一)就本港與建測規園相關的專業及技術人才培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相關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在二○一七/一八至二○二一/二二學年的實際入學人數載列於附件一。
 
  至於與建測規園相關而非教資會資助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副學位、首年學士學位、銜接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在二○一七/一八至二○二○/二一學年的實際收生人數則載列於附件二。
 
(二)議會定期就建造業進行人力預測,包括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及工人的供求預測。議會現正更新有關預測。然而,按議會最近向業界持分者初步了解的人力供求情況,專業及技術人才在個別範疇需求殷切。
 
  議會會按更新的人力預測結果,與政府相關政策局及各專上教育院校及培訓機構聯繫,共同就行業所需要的專業及技術人才提供足夠的培訓。
 
  除了人才培訓外,我們亦透過10億元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等計劃,積極推動業界採用創新科技提升建造業的整體生產力,以滿足未來對人力的需求。基金運作三年多以來,漸見成效。截至二○二一年年底,基金已批出超過5.7億元,資助超過830家企業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築信息模擬,以及其他創新建築技術,並資助約11 000 個培訓名額,讓建造業專業及技術人才及其他從業員參加與科技相關的培訓。
 
(三)政府各政策局均會與相關的業界組織保持聯繫,了解各行業的人力需求。發展局會透過議會定期與建造業相關的專業學會、商會、承建商組織及工會等溝通,了解行業發展的需要及各專業及技術人才的供求及培訓情況。議會進行人力預測的過程亦會諮詢行業各持分者的意見。
 
(四)教育局在現行教資會資助大學的三年期規劃機制下,只訂定每間教資會資助大學在各修課程度的核准學生人數總數。除教育及醫療兩個學科外,當局不會就每個學科或課程指定學生人數。大學可按院校自主原則,靈活運用以整筆撥款方式發放的經常補助金,以自行決定開辦課程,並將學位分配予不同學科,包括與建測規園相關的學位課程。現行機制可確保大學靈活運用所得資源,及時應對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在上述的三年期規劃工作過程中,發展局已反映業界就建造業專業及技術人才未來數年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包括考慮到基本工程計劃開支將維持高水平,對相關專業範疇包括建測規園及工程人才的需求將會持續。教資會資助大學會參考各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提出的各行業人力需求建議,並留意社會未來發展趨勢,務求透過檢討現有課程、開設新課程及淘汰不合時宜的舊課程等方法,確保高等教育界可持續培育香港所需的人才。
 
  就自資專上教育界別方面,各自資院校同樣可在院校自主的原則下,靈活開辦符合市場需要的課程,以及調整相關課程學額。
 


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