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出席內地與香港兩地承包商合作研討會致辭全文

以下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工務)盧耀楨今日(四月十九日)出席內地與香港兩地承包商合作研討會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尊敬的遲長海會長、黃天祥會長、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我很榮幸有機會參加今天由香港建造商會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聯合主辦的兩地承包商合作研討會。今次是兩地建造企業第一次在香港舉行最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會議。首先,我謹代表香港特區政府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向各位來賓,特別是遠道而來的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一直肩負促進內地承包企業到世界各地拓展工程承包、勞務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任。在貫徹和落實中央"走出去"戰略的工作一直不遺餘力,並且獲得卓越成就。根據2005年的數字顯示,內地承包企業在海外完成的工程營業額達218億美元,而新簽訂的合同總額達296億美元。目前,內地承包企業的業務遍佈世界各地,工程種類涵蓋建築、交通運輸、水利和電力等不同領域。預計未來業務將會繼續快速增長。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擴大,加上國家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要履行對外開放建築行業的諾,內地建築行業,無可避免要面對外國企業湧進內地市場的壓力。因此,我們預期將會有更多的內地企業,希望能夠加快開拓海外市場。

在香港方面,我們一直都採取自由和開放的經濟政策,建築市場早在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已全面開放。雖然,香港特區政府在基建投資平均每年都投入290億港幣的開支,加上其他私人企業的投資,工程量每年也達到一千億港幣。但由於本地和外來的承包商數目越來越多,僧多粥少的現象是無可避免。因此,香港建造企業也必須跑到內地或海外找尋商機。

建造業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兩地企業不單要強化本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必需要採用嶄新的思維和經營模式,才可以提升本身的競爭力,跟對手一較高下。同時,國際工程項目無論在規模、資金和技術的要求都不斷擴大和提高,而承包模式亦日趨複雜化。企業在經營運作方面,不得不採用多元化的模式,從以前只注重單一施工,而擴展至提供含策劃、設計、建造和項目管理等服務,以配合市場需要。此外,業界也必須摒棄傳統的惡性競爭觀念,轉為採取跟對手互相合作的新戰略。在優勢互補下,結合彼此的實力,共創雙贏。我們知道,兩地企業在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所涉及的領域繁多。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政治、經濟、法規和文化等差異而帶來的風險。但是,雙方的互信、溝通和協調是克服這些困難和達到成功的關鍵。

由於歷史和環境的因素,香港的建造企業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期間,一直跟外國接軌,對國際慣例和市場運作有深厚的認識。在項目規劃、融資、工程管理、合約管理、糾紛仲裁、建築技術以致風險管理等方面,也具備豐富的經驗,達到國際水平。而內地企業,則擁有大量的建築專業人才、精湛的設計技術和龐大的施工隊伍。兩地企業如果可以適當地結合起來,必定會成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伙伴,對共同開拓國際市場佔有強勁的優勢。我希望兩地企業,可以透過今次交流活動,互相建立友誼和溝通的渠道,探討合作的機會。我也希望內地同行,透過今明兩天的研討會和實地考察的過程,加深了解香港建造企業的優勢和潛力。而最重要的,是希望兩地企業可以開花結果,成為合作伙伴,共同手開拓海外市場,為兩地建築業創出輝煌的一頁。

為了幫助業界到海外拓展業務,我們正在聯同工商科技局及有關業界共同計劃在今年中,籌組考察團前往東南亞多個國家進行訪問和實地考察。其中考慮中的國家包括泰國、柬埔寨、菲律賓、印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方。我們希望透過考察活動,可以為業界提供適當而有用的平台,讓他們有機會認識當地有關的主要官員和企業,並且還可以親身體會和了解當地實際的投資環境和探討商機。我們非常歡迎有興趣的國內企業跟香港企業一起參加這項考察活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今次研討會標誌兩地建築業邁向新領域的第一步。我希望各位在座的嘉賓,把握今次難得的機會,積極發言,集思廣益。

最後,我祝願今次的研討會果碩豐收!並且希望內地朋友在港逗留期間,健康愉快。謝謝大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