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五題:機場核心計劃工程有效轉移技術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三月二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陳偉業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承辦機場核心計劃十個工程項目的外國顧問公司把相關的技術轉移給本地建築公司及專業人士,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轉移的技術種類及詳情;

(二) 獲轉移技術的本地專業人士人數及公司數目;

(三) 是否知悉,獲轉移技術的本地專業人士現時是否從事相關的工作;及

(四) 有否評估在技術轉移方面上述工程項目取得的成效;若有,評估的準則及結果?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政府在九十年代管理機場核心計劃的工程時,曾委聘顧問公司管理工程及建築項目,以及設計和監督建築工程。政府聘用的顧問公司,本地及海外都有。大部分這些海外顧問公司其實都已在香港經營多年,並僱用不少本地員工。

本地的專業人才及工人在通過參與大型的基建工程時,即使該等工程是由海外公司所承辦的,均會從中漸漸地獲得技術轉移。事實上,近年的顧問工程合夥人和工程師以及建築合約的工程策劃經理,越來越多是本地的專業人士。

本港建造業在機場核心計劃工程期間引入的知識及技能大致可概括如下:

(1) 工程及建築項目的管理 - 全面管理大型基建工程,需要具備工程管理及統籌方面的專門知識。本港建造業在採購策略(例如設計及營造合約)、施工計劃及成本控制方法、付款方式(例如按工程進度付款而不沿用傳統的按量數付款方式)、調解糾紛機制,以及保險安排(例如僱主控制保險計劃)等方面,都引入了新模式;

(2) 設計理念 - 在機場核心計劃進行之前,香港從未曾使用長跨距懸吊體系橋樑的設計及建造方式。由政府內部專業人員所領導管理的汀九橋工程,是技術轉移的典型事例。該項工程能夠順利完成,皆因有關人員從參與青馬大橋及汲水門橋的建造工程汲取到相關經驗。除設計理念外,還引進了監察橋樑狀況及保養制度。其他新設計模式包括非標準建築結構(例如機場客運大樓的天幕蓬帳)、重型鋼材結構(取代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大直徑行車隧道、大規模填海方法等等;

(3) 建築工地的監管 - 機場核心計劃施工期間,香港首度推出完整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工地安全及監管措施。另外,香港也引入了品質保證的新機制。

(二) 機場核心計劃的施工期幾近十年,要追查技術轉移曾令多少名員工受惠並不容易。粗略估計,各工務部門轄下400多個專業職位的人員連同其他輔助技術人員曾直接參與機場核心計劃的工程,並曾執行機場核心計劃的施工程序和規章。

至於私營機構的受益人數,政府並無掌握有關數據。

(三) 鑑於機場核心計劃的所有工程在六、七年前才竣工,因此大多數曾參與工程的政府人員現時仍在工務部門工作。政府對曾參與機場核心計劃的顧問公司及承建商的本地員工是否現時仍然從事建造業,並無有關紀錄。

(四) 我們認為機場核心計劃的顧問公司在轉移技術方面已是非常有效。汀九橋工程的順利完成及其後多項大型基建工程(例如深港西部通道及昂船洲大橋)的順利開展,都足證技術轉移確有成效。

二○○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