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一題:粵港兩地強化防治空氣污染措施

以下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今日(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李華明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根據環境保護署設於觀塘區的一般監測站紀錄,該區在2001年共有18小時空氣污染屬「甚高」水平,而在2002及2003年則分別為64和136小時,顯示該區的空氣污染日趨嚴重;以全年空氣污染屬「甚高」水平的總時數來計算,在2003年,觀塘區是本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觀塘區的空氣污染通常在甚麼時段、天氣及環境狀況下較為嚴重;

(二) 鑒於近年不少位於該區的工業大廈已改變作非工業用途,當局有否研究為何該區的空氣污染反而日趨嚴重;若有研究,結果為何;及

(三) 有否制訂長遠策略,以減輕該區的空氣污染;若有,該項策略的詳情;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空氣污染是一個複雜的現象。在本港某一地點和時段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受許多因素影響,包括來自位於該地點、本港其他地點及內地珠江三角洲排放源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此外,該地點發展的密度、地形和該時段的氣象情況,對空氣中污染物的流動、消散,以及濃度也有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撇開氣象因素,觀塘區和本港大部分位於市區的地點一樣,白天(特別是早上及傍晚繁忙時間)的交通流量及其他工商業活動較多,因此空氣污染會比較晚間為高。如上文指出,氣象情況對污染物濃度影響也非常大。例如,炎熱天氣和上升的空氣有助空氣污染物消散;降雨可沖走空氣中部份的污染物;偶爾出現的逆溫層現象能把空氣污染物困在大氣的低層;風靜的情況可引致空氣污染物不能有效消散;及當華南地區吹微弱北風時,整個香港受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影響也會特別嚴重。

(二)及(三) 位於觀塘區的空氣監測站,屬於一般空氣監測站,其於2003年所收集得的數據,跟位於土地用途相若地區的葵涌監測站所錄得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均有上升趨勢,所以這不是一個局部地區現象。

其實,與1999年相比,路邊空氣監測站所錄得「甚高」空氣污染水平的總時間減少了35%,但一般空氣監測站所錄得「甚高」空氣污染水平的總時間則增加了8%。由此可見以香港整體而言,我們自1999年推行減少車輛排放量的措施改善了路邊空氣質素,但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仍然嚴重,並且不時影響本港的空氣質素。

為遏止整個珠江三角洲區域內空氣質素惡化的趨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在2002年4月達成共識,雙方同意盡最大努力,在2010年或之前把區域內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量,以1997年為參照基準,分別減少40%、20%、55%及55%。如能達到上述目標,不但能使香港達到現行的空氣質素指標,而且還會大大改善整個珠江三角洲的空氣質素。

為了制定和跟進各項空氣污染防治措施,兩地政府在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之下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管理及監測專責小組,負責制訂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以達到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標。

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已經擬備妥當。粵港兩地在計劃中擬採取的空氣污染強化防治措施詳情,載於附件

二○○四年二月四日(星期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