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致辭全文

以下為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曾俊華今日(十月十二日)出席二○○二年香港建築測量師周年研討會上就「如何為舊建築注入新活力」的致辭全文:

陳主席、各位來賓:

早晨。我很高興能夠出席今天的研討會。

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如何為舊建築注入新活力」,這題目與本港目前的社會狀況息息相關。我們的舊區實在有必要注入新元素,否則居住環境只會不斷老化,逐漸被人荒廢。

今天,我希望與各位分享以復修方式進行市區重建的個人看法,以及談談公私營機構的伙伴關係對於更新市區面貌的重要性。這個課題與政府、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業主,以至建築界的專業人士,都有密切關係,因為要令香港市區充滿生氣和活力,我們都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背景

──

目前,市區共有超過九千幢樓齡超過三十年的私人樓宇,這個數目更會在十年內增加一半,即大約增至一萬四千幢。雖然舊樓不一定殘破失修,但過去數年,確實有甚多樓宇因日久失修而提早老化。再加上這些樓宇的違例建築物十分普遍,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我們以往主要是靠拆卸重建去解決市區老化的問題,即是把舊樓拆卸,然後在原址興建新樓。雖然這個運作模式沿用已久,但以個別項目形式進行重建,實在過於零碎,不能改善整區環境。此外,由於重建需時,趕不上市區老化的速度,因此,以拆卸重建的方式推行市區重建計劃並非持續可行。事實上,許多舊樓都無須拆卸重建,只要加以翻新,便可以恢復原貌,加上妥善保養,仍可使用多年。至於社區和居民方面,特別是對於希望繼續在熟悉環境居住的長者來說,復修所帶來的滋擾遠較拆卸重建為少。要解決市區老化的問題,復修是比較迅速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市區重建局

─────

市建局是我們委託進行舊區重建的機構。隨市建局於二○○一年五月成立,政府的市區重建方式在整體上已經改變。我們改變以往土地發展公司的運作模式,不再要求每個市區重建項目財政獨立,而是希望長遠來說,整個市區重建計劃能夠財政自給。這項措施可讓市建局進行一些虧蝕但對公眾有價值的項目。為使市區重建計劃能夠持續進行,政府也採取一系列措施,提供所需支援,包括以象徵式地價批地予市建局,以進行重建項目,以及安排為數一百億元的承擔額,用以在未來五年向市建局注資。

我們已為市建局訂出新的任務,除保存具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的樓宇和拆卸重建失修樓宇等工作外,亦須負責推廣復修舊樓的工作。此舉目的在於以全面綜合的方式,改善舊區環境,既保存舊區的特色,又使日久失修的地區恢復朝氣。

復修工作小組

──────

為落實這些新任務,市建局自成立以來,已不斷研究進行復修工作的可行性。事實上,市建局已在其首份業務綱領內預留款項,以備在未來五年進行復修和更新舊區工作之用。

市建局於今年五月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由龍炳頤教授領導,負責與相關的政府部門一同制定復修計劃,好使市建局能夠配合政府的工作,彼此相輔相成,加速更新市區環境的步伐。工作小組現已完成研究工作,市建局董事會在審議過工作小組所提出的建議後,會把建議納入第二份業務綱領草案內,並在今年年底前提交財政司司長審批。

市建局現正探討復修工作的原則和方案,我希望藉此機會提出三個構想,以供考慮和討論:

(a) 首先,市建局可在目標區引入類似屋宇署屋宇維修統籌計劃的安排,鼓勵業主認識和承擔妥善維修樓宇的責任。除了統籌工作外,市建局亦可向業主提供後勤及技術支援,以便進行所需的維修工程,並可協助有需要的業主申請改善樓宇安全綜合貸款計劃,從而取得經濟上的援助。在兩個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預期可在短期內看見顯著的成績。

(b) 其次,市建局可考慮進行街道復修,使市建局重建項目鄰近地區恢復朝氣,增強社會經濟及環境方面的吸引力,從而令整個地區面貌煥然一新。事實上,拆卸重建及復修工作會帶來連鎖反應,有助改善鄰近地區環境,增添活力,銅鑼灣時代廣場就是一個好例子。市建局如能制定完善的重建方案,配合規劃周詳和環保的措施,包括交通管制、行人專用區、街道裝置、照明和園境等,使整個地區充滿活力和動感,則更能全面發揮拆卸重建和復修功效。另一方面,街道復修亦有助推動其他私人樓宇業主進行復修工作。

(c) 最後,市建局可考慮先行集中在一兩個目標區內進行復修和更新工作,以顯示全面復修和更新的效益。這些實例可起示範作用,讓市民明白復修工作的好處,吸引物業業主自發地投入資源,加緊維修樓宇。

我相信各位在未來日子裡,會聽到更多市建局在這方面的工作。

同時,我想強調一點,在制定業務綱領內的復修計劃時,市建局應謹記“三管齊下”的市區重建方式,也就是說,市建局應研究如何以全面綜合的方式,使樓宇的復修、拆卸重建和保存工作配合得宜。市區重建工作應眼於整個地區,而非個別樓宇或樓宇群組,並同時採用復修、拆卸重建和保存等三種模式,使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有鑑於此,市民會希望知道在決定個別樓宇需要進行哪個市區重建模式時,市建局所採用的明確準則。唯有透過全面的方式,才能充分善用資源,有效和持續地更新市區環境。

私人參與

────

剛才已談過公營機構在更新城市方面的一些工作。可是,顯而易見,對於市區老化這個關乎全港的問題,單靠公營機構,是難以解決的。因為香港的樓宇,有數以萬計屬私人樓宇,涉及的維修費用非常龐大,即使在財政最充裕的時候,公營機構亦無法承擔這些樓宇的維修費用。

此外,政府的一貫原則是︰確保樓宇狀況良好,最終應由有關業主負責,而妥善維修樓宇亦屬業主的責任。這項原則應繼續維持不變,我們所應做的,是教導、鼓勵和協助業主進行樓宇維修。政府會擔當雙重角色,一方面進行規管,另一方面大力推動和協助。在更新城市面貌的工作上,我們需要私營機構積極參與,我們亦會盡量利用市場力量,以取得更佳成果。

在規管違例建築工程方面,我們聘用了不少私人執業的建築界專業人士,負責調查及執行有關工作,以增成效。就二○○一年而言,我們清拆違例建築物的數字較往年增加多倍。我們會繼續與建築界專業人士緊密合作,令市區環境更加安全。

除了屋宇署實際的各項成效顯著的計劃外,我們現正計劃實施樓宇分級制度,藉以鼓勵業主承擔維修保養的責任。將來在分級制度下,凡達到滿意水平的樓宇,均會獲較高的評級,而這些樓宇的市值亦自然會較佳。在這方面,屋宇署已委託顧問,研究能否透過樓宇分級制度,就樓宇保養狀況提供簡便客觀的指標。如分級制度證實可行,我們便可藉此鼓勵業主進行維修保養,使物業能夠保值。當有關建議擬定後,我們便會展開公眾諮詢工作,屆時希望測量師學會給予寶貴的意見。

未來路向

────

公營機構與私營機構之間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我們會繼續尋找合作機會,使彼此的工作能夠相輔相成。更新舊區,讓舊區符合現代城市的生活要求,正是我們要面對的艱巨挑戰。政府與市建局必須與樓宇業主、發展商及包括在座各位的專業人士通力合作,方能成功地更新舊區。

香港測量師學會一向十分關注市區重建和樓宇維修方面的發展。我們感謝貴會過去提出很多實質和具建設性的意見,希望貴會能夠繼續給予支持,協助本港舊區再現朝氣,並實現大家的共同理念,使香港成為亞洲國際都會。

多謝各位。

二○○二年十月十二日(星期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