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文化傳統融入城市規劃方針

  署理規劃地政局局長劉勵超今日(星期六)在香港測量師學會舉行的研討會上說,在新市鎮融入香港的建築及文化傳統,乃政府的目標。

  劉勵超說:「在我們擬發展的新界新市鎮如粉嶺北和洪水橋範圍內及其鄰近地區,均有不少極具價值的歷史遺址,例如圍村、書齋和祠堂。」

  他表示,政府會興建完備的行人網絡將龍躍頭及屏山文物徑等連接起來,方便市民和遊客遊覽。

  除了在新界規劃新策略性增長區外,政府亦正制訂新市區重建策略,更新市區面貌。

  劉勵超說,儘管可能有人覺得發展商對重建舊區已沒有興趣,但其實重建可改善現有土地資源的運用,亦可為一些具文物價值的建築物注入新活力。

  他說:「保護及維修文物不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更可保留不同地區的當地特色,為我們的城市面貌增添色彩,有助促進旅遊業。」

  經已呈交立法會審議的市區重建局條例草案中,在重建區內保存具歷史、文化和建築學價值的樓宇已列為市區重建局的宗旨之一。

  劉勵超舉出一些把文物建築改變為受歡迎旅遊點的例子,如前赤柱警署和上環街市,現已分別發展作餐廳和商場之用。

  他表示,政府從各部門、土地發展公司和私人機構接到為本港舊建築物注入新生命的建議越來越多。

  他說:「舉例說,我們正就建於一八八四年的前尖沙咀水警總部的用途進行研究,研究預期將於今年年中完成。」

  近日有人建議政府應檢討規劃及建築監管機制,讓被保留建築物原址的地積比率可轉移到同區其他地點。

  劉勵超說:「我們現正考慮該建議的實際影響。」

  他說:「政府將全力支持保護及維修古蹟和其他現有樓宇。」

  「我們現正檢討建築物條例及規例,以便在新發展項目及重建計劃中興建環保樓宇。我們正制訂計劃,以協助維修現有建築物。」

  劉勵超說:「我們將給予建築業人士更多空間設計及建造優質家居,運用創意和技巧保存現有建築物和保護古跡。」

二○○○年三月四日(星期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