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一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二節:增加房屋與土地、建設宜居城市、持續改善民生,以及培育人才及青年發展)的致辭全文:
 
主席:
 
衷心感謝多位議員在辯論過程當中提出的大量寶貴意見。我在此就着發展局的工作範疇作重點回應。
  
土地供應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現時,我們已覓得330公頃的土地興建316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可以滿足《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的需求。這是我們在過去一段時間跟社會各界一起努力,落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的共同成果。
 
短中期土地供應
 
在短中期供應方面,東涌新市鎮擴展及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等的發展區正在全速推進中,首批的公營房屋預計可於二○二四年至二○二八年間陸續建成。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大約三成是來自這些市鎮擴展及新發展區的項目,有關的基建及收地的順利推展對社會來說至為重要。
  
我們已經完成了檢視160公頃具發展潛力的棕地,並且物色了八組棕地群作公營房屋的發展,當中七組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已經展開;另外290公頃土地的檢視我們亦已接近完成,結果會在稍後公布。
 
至於我們物色到可以改劃作房屋發展的大約210幅用地,當中140幅已經完成改劃,可以提供近20萬個房屋單位,另外有12幅正在改劃中。這些用地個別的地塊雖然規模相對是較小,但有關的改劃工作對房屋供應仍然是舉足輕重,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大約四成正正是來自這些經改劃的用地。
 
此外,我們在去年五月推出了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至今已經就大約十個具備初步發展建議的項目進行諮詢工作,並正就部分項目與倡議者進行初步的交流。當收到正式申請的時候,我們會作出公布。
 
中長期土地供應
 
在中長期土地供應方面,我們正積極進行中部水域人工島相關研究的籌備工作,以期在中長期提供大約1 000公頃的新增土地,及15萬至26萬個房屋單位。在這裏我感謝邵家輝議員、周浩鼎議員和林健鋒議員對這個研究的方向表示支持。政府亦會繼續籌劃屯門西沿海發展和龍鼓灘近岸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此外,我們正在進行涵蓋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發展研究,在今年之內我們打算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詳細的設計,並且爭取及早展開就着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物流走廊的規劃及工程研究。這些項目會延續上述推進中的新發展區及新市鎮擴展,為我們提供持續的土地供應。
 
精簡發展程序
 
多位議員包括柯創盛議員、張宇人議員和麥美娟議員,都提及我們需要進一步精簡我們的審批工作,要壓縮發展所需時間,包括擴闊「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的組成和工作範圍,以及檢視發展局以外其他與發展相關的範疇。發展局亦已經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協調各個政策局和部門,加快處理較大型的私人住宅項目。謝偉銓議員特別勉勵我們要努力,不要怕一些官商勾結的指責。在此,我希望指出我們會繼續努力。在推展一些需要善用市場力量的措施時,難免會有種種質疑。我們推展這些措施的時候,會確保公平和公正性,提供高透明度,並向市民充分解釋相關措施可以帶來的大量公眾利益。
 
市區重建及活化工廈
 
在市區重建方面,市區重建局現在進行中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制定「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的不同方案,並且選取先導項目以作試行。而為鼓勵老舊工廈重建,我們期望在今年第一季推出先導計劃,以一套預先公布的「標準金額」計算重建老舊工廈的地契修訂補地價,方便業界掌握改契成本,加快完成改契。我們相信這些均有助釋出舊區土地作適當發展。
 
投資基建
 
盧偉國議員特別提到基建投資的重要性。的而且確,基建投資有利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即使在現時經濟環境下,政府仍會繼續作適當投資在基建上。基本工程開支在未來數年會增長至超過1,000億元水平,能夠有效改善民生和創造社會所需的就業機會。
 
盧議員亦特別提及我們要做同步招標,我在此報告一下。在二○一九/二○立法年度內,立法會批出超過1,700億元的工程開支,當中涉及86個新工程項目。至今已批出其中80個項目的工程合約,剩下六個項目預計在未來三個月內可以全部批出。在本立法年度,感謝財委會,至今已批出總值370億元的13個工程項目撥款,當中我希望盧議員亦會開心知道,當中四個項目已批出工程合約,八個項目的招標工作正在進行,餘下一個我們會盡快開展招標程序。我們盼望在本立法年度獲得批准的工程撥款能夠達至1,800億元,為我們的經濟注入新動力。
 
盧議員亦提及中小型承建商和顧問能否參與工務工程項目。為了讓更多中小型承建商和顧問能夠有效參與,政府會把大型工程合約分拆成易於管理的規模,增加相關項目的數目。另外,立法會亦正審議把由整體撥款資助的每項小型工程開支上限由目前的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一旦落實,我們相信能夠加快一些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型工程的具體落實。
 
創新建造
 
為應對工程量持續增長、成本高昂、工人老齡化及生產力下降等等的挑戰,發展局正在積極落實「建造業2.0」,採用更多創新技術和數碼科技令行業變得更專業化和年輕化。例如我們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於短時間內興建大量檢疫設施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而首批「組裝合成」先導項目,包括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創新斗室和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均已落成。現時,除了規定指定的政府建築物,例如學校、宿舍和辦公大樓,必須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外,我們亦非常樂見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房屋協會和市區重建局等公營機構亦正積極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於他們不同的建築項目。
 
發展局亦正在積極推動工務工程數碼化,以提升項目管理和施工效率。截至二○二○年十二月,已經有超過60份總值超過1,000億元的工務工程合約採用了數碼工程監督系統,以及超過300份總值超過1,500億元的工務工程及顧問合約採用了建築信息模擬技術。
 
另外,發展局轄下的項目策略及管控處(管控處)在二○一九年成立之後亦全面加強了項目的管控。管控處由項目立項即開始審視程序,以「目的為本,實而不華」的原則,把握所有機會優化項目設計以減省成本。過去四年,我們已檢視了超過280個項目,一共為5,200億元的工務工程,節省了超過700億元的成本。
 
抗疫工作
 
在抗疫方面,屋宇署早前透過「防疫抗疫基金」,開展了一個涵蓋全港兩萬多幢三層以上住用住宅或綜合用途私人樓宇,為它們視察其外牆排水系統的計劃。屋宇署與衞生署商討後,會優先檢視正被實施強制檢測的大廈,亦包括正在實施小區強制檢測指定區域的大廈。
 
地政總署與智慧城市聯盟聯同其他部門亦提供了與疫情有關的互動地圖儀表板,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大家關心的資訊;建築署與土木工程拓展署以及建造業界,亦不眠不休、盡他們一切努力在香港不同地方,特別是竹篙灣,在極短時間之內興建了大量檢疫設施。
 
在此我想特別一提,除了政府部門同事的努力,在抗疫方面,建造業界也是不遺餘力地付出。建造業議會和香港建造商會聯手推出了「建造業關愛工地防疫檢測服務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下,由去年十二月下旬開始至今,已經為超過19 000位工友提供了檢測服務。香港建造商會亦組織了專家,探視香港不同的工地,並且為這些工地應該實施的防疫措施,例如出入口管理、通風設備、一些休息室的安排等等,提出了大量寶貴意見。在此我向建造業界付出的大量努力表示衷心謝意。
 
文物保育
 
不少議員亦提及在文物保育方面的工作,政府目前的文物保育政策是以適切及可持續的方式,因應實際情況對歷史和文物建築及地點加以保護、保存和活化更新,讓市民可受惠共享。
 
幾位議員都提到主教山的情況,一如我們早前說,清拆工程不會繼續,我們未來的工作是會以保育為主,目前專家正在做研究和評估,我們盼望在今年三月,可以在古物諮詢委員會為有關的設施進行評級,之後我們會就着具體的保育方案再作進一步的落實。
 
「躍動港島南」
 
借鑑九龍東的經驗,我們會推行「躍動港島南」計劃,目前成立「躍動港島南」辦事處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相信在未來幾星期內,這個辦事處可以正式運作,我們期望在未來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民政事務局聯手合作,把「躍動港島南」下的不同環節做好,把南區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魄力、勁力、宜業宜居的地方。
 
結語
 
主席,提供足夠土地應付社會的需求,是政府和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艱鉅挑戰,當中亦難免要在不同的目標之間作出取捨。政府會繼續做好平衡的工作,並且與社會各界緊密溝通,務求建立共識,共同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
 
主席,我謹此陳辭,懇請議員支持今年的《施政報告》。

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3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