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題:海堤和防波堤抵禦風浪的能力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容海恩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書面答覆:
 
問題:

今年九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期間,海旁地區(包括港島東近杏花邨、石澳、海怡半島、沙田、將軍澳、西貢及沙頭角)發生嚴重淹浸,以及有不少設施(包括道路、碼頭及橋樑)損毀。該等情況令人質疑現有海堤和防波堤抵禦風浪的能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評估將軍澳南海旁設施在山竹吹襲期間嚴重損毀,與該處海堤抵禦風浪的能力有何關係;若有評估,結果為何,以及有何跟進措施;若否,原因為何;
 
(二)現有海堤和防波堤所採用的設計標準為何;該等標準於何時制訂,以及上次更新的日期;及
 
(三)會否全面檢討興建海堤和防波堤的設計標準,以加強該等設施抵禦風浪的能力;若會,詳情和時間表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因地理位置容易受熱帶氣旋、暴雨和風暴潮等天氣相關的威脅,尤其是一些沿海較低窪或當風的地點,容易受到極端風暴潮或強力海浪沖擊的影響而發生海水淹浸或海旁設施損毀等情況。隨着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引起的威脅將越趨頻繁和嚴重。政府十分關注氣候變化,於二○一六年四月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土木工程拓展署亦成立了「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協調工務部門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並積極進行研究,劃一設計標準和提升重要公共基建設施的防禦能力。
 
就容議員提問的三個部分,經諮詢相關部門的意見,現回覆如下:
 
(一)在颱風吹襲期間,海浪沖擊岸邊時可能會越過海堤,形成「越堤浪」。今年九月十六日,「山竹」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195公里,風速強度較一九六二年的「溫黛」、一九七一年的「露絲」和去年的「天鴿」(均為每小時185公里)為高,所引致的越堤浪也相對嚴重。因此,一些沿海較低窪或當風的地點受到海水淹浸威脅,而海旁設施亦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就將軍澳南海旁而言,在「山竹」吹襲期間,強風捲起巨浪越過其海濱海堤,淹浸海濱長廊及海濱公園,並損毀部分海旁設施。雖然將軍澳海濱海堤經歷了「山竹」的風浪沖擊,但海堤的結構並沒有受到嚴重破壞。該海堤的設計符合土木工程署於二○○二至二○○四年出版的《海港工程設計手冊》的設計指引。
 
(二)土木工程署於一九九二年出版《海港工程手冊》,主要為從事設計、建造及維修港口設施的專業人士提供一般技術及應用指引。及後,土木工程署於二○○二至二○○四年出版《海港工程設計手冊》,手冊共分為五部分,包括海事設施的一般設計指引、碼頭及繫柱的設計指引、填海的設計指引、海堤和防波堤的設計指引,以及海灘的設計指引。因應香港氣候變化對海事設施的影響,土木工程拓展署(註:前「土木工程署」和前「拓展署」於二○○四年合併為「土木工程拓展署」)於今年一月更新《海港工程設計手冊》,當中加入氣候變化下海平面上升及風速增加的推算。土木工程拓展署會繼續參考氣候變化的最新推算結果和收集最新的天氣數據資料,並與天文台合作密切監察情況,適時檢視及更新《海港工程設計手冊》的設計標準,以加強海事設施抵禦風浪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開展一項為期約18至24個月的顧問研究,全面檢視沿海較低窪或當風地點的情況,以及進行相關的風暴潮和風浪研究,以評估極端天氣的影響。政府會根據研究結果,檢視有否需要更新《海港工程設計手冊》的設計標準,並制訂合適的防禦措施,當中包括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等選項,以加強沿海地區抵抗巨浪的能力。政府會就不同防洪策略建議作多方面評估,以長遠解決由巨浪引致的問題。

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