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港大舊宿舍 已列法定古蹟

政府去年底宣布,把香港大學(港大)三幢歷史建築 – 梅堂(May Hall)、儀禮堂(Eliot Hall)及馮平山樓的外部列為法定古蹟。梅堂是我大學時期所住的宿舍,今次我邀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同事,一起重遊這個熟識的地方,為大家介紹這三幢古蹟的建築特色和歷史。

走過百年舍堂

從港大明華綜合大樓旁的樓梯拾級而上,就看到兩座既古老又典雅的建築物 – 儀禮堂和梅堂。它們前後排列着,外觀幾近相同,紅磚外牆配以金字瓦頂。唯一能把兩者分辨出來的,是建築物門頂上刻有的啟用年份,儀禮堂1914年啟用,以港大首任校長儀禮爵士命名;梅堂則於1915年啟用,以第15任香港總督兼港大第2任校監梅含理爵士命名。

兩幢舊建築分別是第二幢及第三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首幢為1913年啟用的盧嘉堂。1966年6月,儀禮堂和梅堂旁邊斜坡在豪雨下發生嚴重山泥傾瀉,宿舍需要進行鞏固工程。港大亦藉此把儀禮堂、梅堂和盧嘉堂合併為宿舍群,改名為「明原堂」。「明原堂」1969年啟用,其後盧嘉堂於1992年拆卸。

愛德華時期建築

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介紹說,兩幢舊宿舍樓高三層,主要建材為紅磚,採用荷蘭式砌法。立面設計雅致,加入豐富的建築元素,如正門入口上方的弧形楣飾(頂罩)、粗面磚柱、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多立克式柱頭,以及帶殖民地色彩的窗沿、簷楣和欄杆,這種華麗精美的建築特色常見於英國愛德華時期建築。

兩座建築物以西式風格為主,但兼具中式細節,例如立面牆身有中式陶製漏窗,與紅磚牆對比鮮明;金字屋頂鋪上雙層瓦片,亦具本地特色。

歷年來,儀禮堂和梅堂內部曾多次改動翻新,往日的宿舍已變作演講廳、辦公室等,但部分壁爐、牆身和天花原有的細部裝飾,包括線飾和簷口,外部遊廊的彩色地磚等,仍保存完好。

難忘的舍堂回憶

重返港大校園,即時勾起我在梅堂住宿3年的舍堂回憶,尤記得「明原堂」有副對聯:「 明眼有滄浪,憑欄欲共鯤鵬起。 原心皆坦蕩,對客何妨門闥開。」既寫出宿舍眼前的風光,也帶出學生的願景和熱情。當時「明原堂」不少宿生是「新界人」,住在較偏遠的地方,堂友樸實友善,課堂內外大家都感情融洽、打成一片,所以舍堂氣氛很好。

參觀當日,走過梅堂背面的花園,現時已種滿植物,但當年為一個「非標準」的籃球場,堂友在那裡打籃球,或踢着「紅白塑膠波」(「西瓜波」),認真作賽,舍堂的露台尤如體育場館看台,對賽期間堂友就在樓上打氣歡呼,氣氛非常熱烈。

馮平山樓預計3月底重開

今次同被列為法定古蹟的馮平山樓外部由於正在修葺,未能入內參觀。馮平山樓原名馮平山圖書館,為港大的中文圖書館,由已故的馮平山先生慷慨捐助興建,於1932年揭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樓曾用作存放私人、學校及政府機構的珍貴藏書,藏書量曾多達24萬冊。1962年,馮平山圖書館的藏書轉移至新建的香港大學圖書館總館,其後馮平山圖書館改作馮平山博物館,1994年命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馮平山樓也是樓高三層,對稱的平面布局呈扇形,中間設有弧形部分,屋頂有一大型玻璃穹頂,設計獨特。預計大樓今年3月底完成修葺,屆時再向大家介紹其建築特色。

港大校園內有建築元素極為豐富的歷史建築,目前共有7項法定古蹟,除梅堂、儀禮堂和馮平山樓的外部,還有本部大樓、大學堂、孔慶熒樓、鄧志昂樓的外部。古物古蹟辦事處正與港大研究,設計參觀路線,介紹港大的歷史建築群及其歷史背景資料。文物古蹟展示香港獨特的過去,一個由中西文化匯聚而成的獨特傳統。我們會繼續致力保存和修復古物古蹟,並推廣文物保育,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請按上圖觀看影片
香港大學(港大)梅堂、儀禮堂和馮平山樓的外部去年11月被列為法定古蹟。黃偉綸局長(左)在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右)陪同下,重返自己曾住宿過的梅堂參觀。
香港大學(港大)梅堂、儀禮堂和馮平山樓的外部去年11月被列為法定古蹟。黃偉綸局長(左)在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右)陪同下,重返自己曾住宿過的梅堂參觀。
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左)向黃偉綸局長(右)介紹梅堂、儀禮堂和馮平山樓的建築特色和歷史。
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左)向黃偉綸局長(右)介紹梅堂、儀禮堂和馮平山樓的建築特色和歷史。
梅堂於1915年啟用。
梅堂於1915年啟用。
儀禮堂於1914年啟用。
儀禮堂於1914年啟用。
馮平山樓於1931年興建,1932年揭幕。
馮平山樓於1931年興建,1932年揭幕。
港大(從後排起)梅堂、儀禮堂和盧嘉堂(1992年拆卸)附近山坡於1966年發生山泥傾瀉,宿舍需要進行鞏固工程。港大藉此機會將3座宿舍合併為宿舍群,改名為「明原堂」,並於1969年啟用。(圖片來源:香港大學檔案館,香港大學)
港大(從後排起)梅堂、儀禮堂和盧嘉堂(1992年拆卸)附近山坡於1966年發生山泥傾瀉,宿舍需要進行鞏固工程。港大藉此機會將3座宿舍合併為宿舍群,改名為「明原堂」,並於1969年啟用。(圖片來源:香港大學檔案館,香港大學)
儀禮堂和梅堂的主要建材為紅磚,加上不少建築元素,如圖中梅堂正門入口上方的弧形楣飾(頂罩)、多立克式柱頭等,常見於英國愛德華時期建築。
儀禮堂和梅堂的主要建材為紅磚,加上不少建築元素,如圖中梅堂正門入口上方的弧形楣飾(頂罩)、多立克式柱頭等,常見於英國愛德華時期建築。
梅堂和儀禮堂樓高三層。圖為儀禮堂的背面。
梅堂和儀禮堂樓高三層。圖為儀禮堂的背面。
兩座建築物以西式風格為主,但兼具中式細節,例如金字屋頂鋪上雙層瓦片及具特色的簷楣。
兩座建築物以西式風格為主,但兼具中式細節,例如金字屋頂鋪上雙層瓦片及具特色的簷楣。
梅堂和儀禮堂的紅磚牆身有中式陶製漏窗,是較罕有的裝飾風格。
梅堂和儀禮堂的紅磚牆身有中式陶製漏窗,是較罕有的裝飾風格。
歷年來,儀禮堂和梅堂內部曾多次改動翻新,但部分壁爐和彩色地磚仍保留下來。
歷年來,儀禮堂和梅堂內部曾多次改動翻新,但部分壁爐和彩色地磚仍保留下來。
歷年來,儀禮堂和梅堂內部曾多次改動翻新,但部分壁爐和彩色地磚仍保留下來。
黃偉綸局長憶述,當年不少宿生在梅堂背面的「球場」踢「紅白塑膠波」,其他宿生會在遊廊打氣歡呼。
黃偉綸局長憶述,當年不少宿生在梅堂背面的「球場」踢「紅白塑膠波」,其他宿生會在遊廊打氣歡呼。
馮平山樓的花崗石門圍上有優美的古典飾邊。馮平山樓目前正在修葺,預計今年3月底完成後會再次開放。
馮平山樓的花崗石門圍上有優美的古典飾邊。馮平山樓目前正在修葺,預計今年3月底完成後會再次開放。

2019年1月20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