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業大廈

由於經濟轉型,本港不少工業大廈已經空置或未盡其用。同時,違規使用工業大廈(例如用途不符合規劃意向或土地契約條件,或兩者都不符)的情況非常普遍,以致經常出現一幢大廈同時作工、商業用途。這個情況值得關注,原因是工業活動往往帶來較高消防風險,與吸引大量顧客的商業活動難以兼容。

行政長官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多項措施,以加快現有工業大廈的轉型,藉以提供合適的土地和樓面,配合本港不斷轉變的經濟和社會需要(包括六項經濟產業的需要)。為鼓勵重建及整幢改裝現有的工業大廈,政府會:

  1. 降低位於非工業地帶而樓齡達30年或以上的工業大廈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售賣土地作重新發展的申請門檻,由業主須持有樓宇90%業權降低至持有80%業權;
  2. 容許按特別契約修訂,以便為位於非工業地帶的工業大廈重建而評估地價時,可按照重建項目的最佳用途及擬議的重新發展密度來評定(即「按實補價」);
  3. 容許透過修訂契約作重建的業主,選擇以分期付款方式,按固定利率分五年攤付地價;
  4. 容許選擇改裝而非重建工業大廈的業主,可以免繳豁免費用,在該樓宇的可使用年期內,或在現行契約期屆滿前,申請更改樓宇用途;條件是整幢樓宇均須進行有關改裝(即整幢改裝),該樓宇的樓齡必須符合規定,而改裝項目已獲批規劃許可。

這些措施的詳情及實施安排另載於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內。

土地供應

政府的政策是透過穩定而充足的土地供應,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藉以推動香港穩步發展。雖然去年發生金融海嘯,但物業市場已逐漸回穩,並日趨蓬勃。然而,近日個別成交創新高,而新樓宇單位供應相對較少,這現象已引起市民的關注。正如行政長官所公布,我們會密切監察市場情況,並在有需要時優化土地供應的安排。

為了配合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的六項優勢產業,除透過活化工業樓宇提供所需的空間外,我們會繼續物色可供發展有關產業的用地。舉例來說,我們已劃定四幅用以興建醫院的用地,以配合在香港發展醫療服務的政策。在教育方面,我們已物色了兩幅宜於興建高等教育院校的用地。

香港大廈林立,善用地下空間可為市區提供發展所需的用地。利用岩洞設置環境、安全及保安方面有特別考慮的設施,也是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我們現正就地下空間的規劃發展進行策略性規劃及技術研究,目的是透過倡議善用岩洞,促進可持續和多元發展。我們期望能提供具創意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法,以紓緩香港土地短缺的壓力,並配合特定設施的需要,尤其是市區的設施。

基建項目的政府開支

二零零九至一零年度基本工程開支表現,完全符合原來預算的393億元,令人滿意,較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234億元的實際開支有顯著改善。

在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各項重大基建工程,進展良好。啟德發展計劃第一期發展,包括擬議郵輪碼頭的首個泊位、跑道公園、政府合署和公共房屋發展,所需的基建工程已於二零零九年七月展開。當局將於二零零九至一零年立法會會期內,就土地平整工程及郵輪碼頭大樓的建造工程申請撥款。

在落馬洲河套(河套區)方面,香港與深圳政府初步認為河套區可以高等教育為主,輔以高新科技研發設施和文化創意產業。雙方已共同展開全面研究,探討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發展河套區的可行性。

在新發展區方面,我們已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初步發展大綱圖可於二零零九年第四季就緒,以便進行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我們會參考為深港西部快速軌道可能以支線連接洪水橋的進一步研究所得的結果,檢討洪水橋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的展開日期。

至於其他有助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大型工程項目,亦取得良好進展,包括在港島、荃灣和荔枝角的三項雨水排放隧道工程;以及第1、第2及第3階段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我們亦已加快橫越主要道路水管的擬議更換及修復工程,例如在紅色幹道的擬議工程,以防再發生類似二零零九年八月告士打道的爆水管事件。

創造就業

除繼續推展大型基本工程計劃外,我們亦會著力推展更多小型工程,以期為建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小型工程項目

樓宇更新大行動

由於大廈業主對「樓宇更新大行動」反應十分熱烈,財務委員會在二零零九年七月三日為這項計劃額外撥款10億元,使有關的預算總額達20億元(即由政府撥出17億元;房協與市建局各自撥出1億5,000萬元)。我們估計「樓宇更新大行動」可為約2 000幢目標樓宇的業主提供支援,並為建築和維修工人及相關的專業和技術人員創造2萬個職位。

截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房協與市建局已原則上批准442幢樓宇成為合資格的第一類別目標樓宇(即已設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部分業主立案法團已在二零零九年第三季展開有關工程。我們至今亦已選定460幢樓宇為第二類別的目標樓宇(即組織維修工程上有困難的樓宇)。如業主無法統籌有關的維修工程,屋宇署會為這些樓宇進行工程。截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屋宇署已為69幢列為第二類別的目標樓宇展開維修工程,並為建造業的專業和技術人員及工人創造了約1 060個職位。

建造業的人力資源供應

隨著基本工程計劃開支的急速上升,我們有需要確保我們擁有推展工程所需的能力,包括建造業能夠供應足夠的專業及督導人員和建築工人。

有關專業人員方面,我們已委託顧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與建造業相關的專業界別於未來數年在人手方面應不會出現重大問題。儘管如此。我們已擴大本局之下的畢業生專業訓練計劃的名額,並增加計劃的吸引力,以培訓更多年青的專業人員。我們也樂見私營機構亦已採取相類措施,以吸引新人加入。

至於勞工/督導人員方面,建造業議會已委託顧問進行相類的研究,以評估和預測未來數年建造業工人和督導人員/技術人員的供求情況。雖然該項研究仍未作最後定稿,但建造業議會已實施多項措施,加強建造業工人的培訓,以處理技術錯配、建造業工人老化,以及年輕一代不願意加入建造業等潛在問題。建造業議會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推出建造業青年就業計劃,以吸引年青一代加入。另外,亦與承建商合作推出特定工種(例如隧道鑽挖操作及爆破工作)的培訓課程。此外,隨著位於天水圍第112區的新訓練中心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啟用,建造業議會亦已提升其培訓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與建造業議會和業界持份者合作,以監察建造業人手的供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