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資基本工程

特區政府持續投資基本工程,致力改善市民生活及維持香港的長遠競爭力。在2019-20立法年度,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共批出超過1,700億元與工程相關撥款,當中包括1,440億元的新工程項目。截至今年十一月中,這86個項目中已有58個項目批出工程合約,另外28個項目的合約亦正在招標中。為了盡快推展基建發展,我們在合適的情況下會採取「同步招標」及壓縮評標時間,務求加快項目招標程序。此外,我們會與工務部門合作,探討加快項目進度的可能性,以盡快完成土地供應、交通、醫院和社會基礎設施項目。

香港自今年年初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經濟受到打擊,為支持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及提升市民信心,我們將會持續投資基建,推出多項新工程項目,涵蓋土地及房屋供應、醫療、教育、文娛康樂、食水供應、排污防洪等不同範疇,當中包括東涌新市鎮擴展、啓德新急症醫院、有寄宿設施的特殊學校、改善碼頭計劃、天水圍新街市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項目。

我們亦建議由整體撥款資助的每項小型工程開支上限由目前的3,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以加快推出地區民生工程,例如學校和文康設施翻新工程,改善環境衞生以及道路、渠務及供水等小型工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自二零一七年,基本工程每年的開支一直維持在700億元的平均水平。我們預計在二零二一至二零二二年起,基本工程開支將持續增長,並在未來幾年超過每年1,000億元。在「振經濟,保就業」的大原則下,我們相信加大投資基本工程可以更有效支持經濟,加速社會復甦,並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使社會各階層都能受惠。

起動九龍東

自二零一一年宣布「起動九龍東」措施,九龍東的商業樓面面積供應量增加了七成至現時約290萬平方米。未來供應有潛力達到約700萬平方米。九龍灣行動區及觀塘行動區的規劃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基本上完成,以期透過整合現有政府設施釋放土地作商業發展。九龍灣行動區當中的前九龍灣廢物回收中心已於今年一月開始拆卸。觀塘行動區基礎設施的工程勘測及設計已於今年三月展開。這兩個行動區可提供約56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

政府積極在九龍東推動「易行」。我們為九龍灣和觀塘商貿區制定了整體行人環境改善框架,包括增加及提升行人設施、結合休憩用地及其他工程項目加強連繫和綠化,及美化街景等措施。短期的改善措施已大部分落實。而中長期改善方案包括多項行人天橋及隧道設施,亦已逐步推展。此外,我們亦建議於偉業街規劃高架園景自動行人道以連接觀塘行動區和九龍灣行動區。

起動九龍東措施於二零一七年十月延伸至新蒲崗。我們按「一地多用」原則於四美街公共休憩用地的改建計劃提供地下公眾停車場,現正制定詳細設計及建造工程招標要求。我們將進一步以同一原則,於今年展開研究彩虹道遊樂場及體育館(包括將於二零二二年關閉的彩虹道街市)用地的整體規劃及長遠發展。

我們會繼續在九龍東改善環境。翠屏河工程計劃和臨華街遊樂場及其鄰近範圍的工程已於今年七月展開。海濱道公園及其鄰近範圍的改善工程將於明年完成。

我們亦會繼續以九龍東為智慧城市發展試點,並與相關政府部門和持份者分享在進行概念驗證測試中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以促進更廣泛應用。

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

至於擬議的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政府亦已大致完成有關的詳細可行性研究,發現於區內建造單元高架模式的捷運系統,在技術上將極度受制於毗鄰的稠密發展,兼且成本高昂,不具財務效益,並非可持續和可行的選項。研究建議推展「多元組合」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對打造啟德發展區成為綠色社區,以及進一步提升與毗鄰社區之間的暢達連接度,將更為有效和可取。「多元組合」模式環保連接系統包括採用電動巴士/專線小巴行駛區內新增線路,自動行人道網絡,行人與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提升與港鐵觀塘站的暢達連接度,以及在啟德發展區設置水上的士站。我們將於今年年底公布相關研究的結果,並收集公衆對擬議「多元組合」模式環保連接系統的意見。

「躍動港島南」

港島南區過去受道路和交通基建限制而未有較清晰的發展定位。港鐵南港島線(東段)於二零一六年開通後加強了黃竹坑、香港仔以至鴨脷洲等地區的對外連繫。南區擁有優美的天然地貌,海陸景色宜人,擁有著名的景點如海洋公園、四個郊野公園、多個沙灘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極大的潛力。

因此,政府會推行「躍動港島南」計劃,將南區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魄力、勁力,適合工作、居住、創意及消閒玩樂的地區。在「躍動港島南」計劃下,相關決策局和部門會研究和推行以下重點項目:

  1. 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主力深化和善用海洋公園在教育和保育方面的優勢,並利用其天然景觀及近海的有利位置,以及將於明年夏天啟用的水上樂園,提供多元化的娛樂消閒及旅遊體驗;
  2. 活化珍寶海鮮舫這個歷史悠久的香港地標。擁有海鮮舫的業主最近已同意無償捐贈海鮮舫給海洋公園,政府將推動海洋公園和非政府機構協作,以非牟利方式令海鮮舫在香港仔避風塘重生,成為南區一個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3. 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包括香港仔避風塘和海濱長廊、鴨脷洲大街等,讓市民和遊客體驗當地的漁村風貌、歷史文化及生態旅遊;
  4. 利用其近海優勢,以海洋公園為核心,開拓連接其他地區及島嶼的海上旅遊路線,並研究擴大香港仔避風塘範圍及增加船隻停泊區,並在沿岸提供更多登岸設施等;
  5. 研究在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為運動員和愛好水上活動人士提供先進的訓練設施;
  6. 透過政府的活化工廈政策加快黃竹坑舊式工廈的重建或改裝,為各新興行業及文化藝術提供更多營運空間;
  7. 研究有否重建或整合區內現有「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或設施的空間,以推動「一地多用」;以及
  8. 善用黃竹坑站上蓋大型發展項目兩年後入伙的契機,採取「地方營造」的手法,美化公共空間和市容,並透過小型工程,提升黃竹坑商貿區及附近海濱地區的行人暢達性,以及改善深灣道及布廠灣一帶的步行環境。

我們會在發展局內成立由跨專業團隊組成的「躍動港島南辦事處」,與相關決策局/部門及其他持份者互動合作,統籌及落實「躍動港島南」的各個項目。

海濱發展及易行度

我們一直積極貫通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和營造更精彩的海濱環境供市民享用。過去三年,我們已開放五公里的海濱長廊予公眾使用。展望將來,我們的目標是於二零二八年將海濱長廊由現時的23公里延伸至34公里,提供額外約35公頃的優質休憩空間。

為落實上述願景,政府已預留65億元專項撥款推動13個海濱優化項目。其中,二零二一年會就東區走廊行人板道和西營盤東邊街北海濱公園的工程尋求立法會撥款,然後立即上馬。後者將注入創意元素,設有大型遊樂設施、具規模的嬉水區及全天候眺望海景的觀景台。兩個項目可望於二零二四年起分階段完成。我們亦會在這些海濱項目中融入單車徑的設計,讓市民日後可以在海濱的環境下騎單車。

此外,發展局轄下的海港辦事處會繼續與海濱事務委員會攜手,積極推動社區參與,例如展出本地文創精英的藝術裝置和公共傢俬設計比賽的勝出作品,及邀請坊間專業人士分別將金紫荊廣場及灣仔渡輪碼頭兩個海濱項目的設計概念轉化成落實細節。至於由非政府機構營運的西環卑路乍灣開放式海濱社區園圃已於二零二零年十月開放,而鰂魚涌社區客廳亦預計於二零二一年年底開放,可望進一步增添海濱的多元活力。

我們亦會繼續完善金鐘、灣仔北等地區現有行人連接系統,包括透過和記大廈和金鐘廊重建、連接海富中心和添馬天橋的政府工程,以及在「促進私營機構提供行人連接計劃」下太古廣場至夏慤花園天橋網絡的行人連接等,完善金鐘一帶的行人連接系統。

河畔城市

我們現正積極推動「河畔城市」的概念。翠屏河和佐敦谷明渠的活化工程已經展開。我們會繼續為其他具有高度活化潛力的河流和明渠制定活化計劃,包括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和元朗市中心明渠。此外,我們亦會在規劃新發展區時加入活化水體設施,包括防洪人工湖、河畔公園等。

城市林務

我們已於今年一月主辦首屆國際城市林務研討會、於今年六月成立樹藝及園藝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及於今年七月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就樹木管理人員註冊制度的進度提交報告。另外,我們已於今年第三季開展城市林務發展基金下的學習資助計劃和見習生計劃。學習資助計劃每學年可惠及約300名學生,而在見習生計劃下,我們正接收合資格僱主的申請,以僱用及培訓樹藝和樹木管理課程的畢業生成為具質素的樹藝師及攀樹員。

推行建造業2.0

二零一八年《施政報告》提倡的「建造業2.0」,得到業界廣泛支持。發展局正逐步落實「建造業2.0」,以「創新」、「專業化」及「年青化」,帶領行業革新。我們正積極推動創科應用,包括組裝合成、數碼工程監督系統、建築信息模擬和成立了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以提升生產力、加強建造監管及質量保證和改善工地安全。

  1. 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

    我們於二零一八年十月推出10億元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鼓勵更廣泛採用創新科技,並帶動業內先進技術的供應鏈。迄今,基金已批出逾3億元予超過1 400宗申請,資助超過700家企業採用不同技術,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建築信息模擬,及其他創新建築技術,並資助約8 000個培訓名額,讓從業員參加與科技相關的培訓。我們將會進一步研究更多措施推動業界創新及更廣泛應用創新科技,並提供相關支援。

  2. 更廣泛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

    我們正積極推動建造業界廣泛採用二零一七年《施政報告》提出的「組裝合成」建築法。除鼓勵私人及公營機構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外,發展局於今年三月發出工務技術通告,要求指定政府建築物,例如學校、宿舍和辦公大樓等需應用「組裝合成」建築法。首批「組裝合成」先導項目,包括位於香港科技園的「創新斗室」及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已分別於今年五月及八月平頂。而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造的南昌街社會房屋,亦已於今年八月入伙。

    此外,「組裝合成」建築法更於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發揮關鍵作用,讓香港有能力於短時間內興建大量檢疫設施及臨時醫院,對抗疫情。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極速完成的鯉魚門度假村檢疫中心,更獲得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嘉許。

  3. 採用創新科技

    我們積極推動數碼科技應用,加強工務工程監控和管理。我們已於今年三月發出工務技術通告,要求所有價值超過3億元的新基本工程合約,均需採用數碼工程監督系統,以加強項目監督。此外,從明年開始,我們將分階段推行綜合數碼平台,將不同項目所收集的數據整合分析,持續監察項目各方面的表現,以優化基本工程計劃的管理。為更好應對疫情後推展工程項目的新常態,我們會進一步探討應用遙距監控、無線感測網路和物聯網等創新科技,盡量減少人際的接觸,從而提升工地的職安健。

    我們會繼續推動建造業採用其他創新科技,包括建築信息模擬技術、鋼筋預製組件及其他經「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及「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審核的成熟而嶄新的科技,以促進建造業生產力、提高建造質素、改善工地安全及提升環保效益。

加強工務工程項目成本管理

一直以來,工務工程項目的推展都面對着建造成本高昂,勞動人口急速高齡化及公眾對工程項目表現的期望日高等挑戰。建基於發展局轄下的「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項管辦)在項目成本管理上的經驗,在去年四月,我們將辦事處升格為「項目策略及管控辦事處」(管控處),提供多元化措施來優化基建項目的成效。

在成本管控方面,於過往四年,管控處(及項管辦)一共檢視了超過280項總值約5,200億元的工程項目,以「目的為本、實而不華」為原則,優化項目設計,為政府減省了約700億元的工程成本。管控處亦把項目管控範圍擴大至涵蓋立項及建造階段,持續監察表現,直至項目完成。

提升工務工程項目表現

近年市民對工程項目表現的期望日益殷切,我們將透過主要項目精英學院培訓項目管理及領導人才及推動數碼科技應用,加強工務工程監控和管理。除了與本地業界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外,我們亦加強與內地、澳洲、新加坡及英國的有關機構協作和交流經驗,促進伙伴合作關係,共同提升項目管理和表現。為進一步推動建造業的數碼化和革新,提升項目表現,我們會在明年舉辦「國際建造領導高峰會」集思廣益,共謀策略。

建造業人力發展

議會於二零一八年二月成立香港建造學院(學院),致力提供清晰的晉升階梯及更有系統的在職培訓課程,培訓半熟練及熟練技術工人以應付市場的需求及提升建造業的技術水平。學院平均每年培訓全日及兼讀學生近70 000人次。其建造文憑課程已取得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資歷架構的評審。學院亦會善用其現有的訓練設施加強建造培訓以配合行業需要,尤其是在應用創新科技方面,包括建築信息模擬、「組裝合成」建築法等。

我們於今年五月獲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2億元,以推行措施加強建造業多個需求殷切工種的工人培訓。這些相關措施包括(a)增加學院一年全日制課程新學員的培訓津貼,由每月3,600元增加至4,800元,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參加系統性建造業培訓;(b)增加議會轄下「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劃」所涵蓋的工種數目,由六個增加至13個,以涵蓋另外七個需求殷切工種1;以及(c)提供額外獎勵,每名學員合共10,000元,以鼓勵在職普通工人提升技能至半熟練技術工人的水平。約670名學員已受惠於上述措施。

文物保育

多項文物保育措施均進展良好。第一、二及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下的12個項目已投入服務。隨着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第四期活化計劃下三個項目的活化工程已於去年展開,並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完成。第五期活化計劃下四個項目的勘探和設計工作現正進行。我們正在評審於去年十二月推出的第六期活化計劃下四幢歷史建築所收到的申請書。此外,我們在今年八月於第六期活化計劃下加推一幢歷史建築,截止申請日期為今年十二月。自二零零零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推出以來,香港一共獲得20個獎項,其中五個為活化計劃的項目。另外,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建議,薄扶林水塘石橋、薄扶林東華義莊,和油麻地天后古廟及其鄰接建築物按照《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的規定於今年五月宣布為古蹟。

1 「建造業議會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劃」原先只涵蓋六個工種,即髹漆及裝飾工、細木工、木模板工、砌磚工、批盪工和鋪瓦工。我們預期熟練技術工人,包括鋼筋屈紮工、金屬工、普通焊接工、水喉工、平水工、電氣佈線工及建造機械技工在未來數年的需求殷切,技術專才培訓計劃已擴展至涵蓋這些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