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在立法会财政预算案辩论会议上的致辞全文

  以下为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四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财政预算案辩论会议上的致辞全文:

主席:

  上周立法会就财政预算案的辩论中,我听取了不少议员表达有关房屋政策的意见,以下我会作一个综合的回应。

贯彻落实房屋政策

  我相信大多数市民都已接受政府在二○○二年底发表的房屋政策声明中的立场,当时我们明确表示将干预市场的程度减至最低,以保持一个公平和稳定的环境,让房地产市场得以回复健康发展。大家亦认同政府在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为有需要家庭提供租住公屋的政策。社会期望藉一套清晰、全面和贯彻始终的房屋政策,帮助重建市民和投资者对楼市的信心。从近月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复生机,负资产的数目亦持续下降。市民及投资者对楼市重拾信心,重新定位的房屋政策开始略见成效。

土地供应及勾地安排

  政府根据市场主导的原则,由二○○四年开始,透过勾地表制度供应新的土地。最近有两块位于沙田和马鞍山的土地已被成功勾出和安排作公开出售。由于两块土地被政府接纳的买地底价总值已超过十六亿元,有议员质疑政府在本财政预算内对于卖地收入只有四十五亿元的估计。

  政府原先预计四十五亿元的卖地收入是因为勾地表内有多幅土地只会于二○○四至○五财政年度下半年才供申请出售。我们预计这些土地若成功勾出和安排公开出售,在有关的卖地程序完成后,所得的收入预计会于二○○五至○六财政年度才能入账。基于这些原因和现时物业市场环境的转变,先前预测本年的卖地收入难免给人一个过于保守的印象。

  另外有市场人士忧虑土地供应会因勾地的成功个案不多,使将来住宅供应出现断层的情况,石礼谦议员亦有对此表达关注。我想指出,勾地表是一个市场主导的机制,由市场灵活地决定何时和有多少土地推出市场。勾地的底价亦按照市场价格订定。这个机制可确保土地持续供应,以应付市场需求,避免出现断层情况。此外,土地供应亦不是单由勾地表提供,发展商可以透过修订土地契约的方式,改变手上土地的用途供可容许的发展之用。

  刘炳章议员认为政府应提供多些细地皮供发展商申请,使土地可以比较容易勾出。在今年一月公布的勾地表内,有十四幅住宅用地,其中九幅的面积是少于一公顷。这些比较细的地皮,应能照顾到中小型地产商的需要。最终能否成功勾出土地,取决于发展商的商业决定和他们所提出的买地底价是否达到政府的要求。

住宅供应

  我们一直密切监察私人住宅供应情况。最新资料显示,估计今年新落成的单位有二万六千多个,二○○五年有二万三千多个,二○○六及二○○七年暂时各约有一万六千多个和七千个。我必须强调,这些数字纯粹反映目前兴建中的私人住宅项目和已出售土地的建屋量,并不代表未来四年每年的实际供应量。未来的实际供应量,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过往累积下来的未售出单位数目。自从我去年七月分析楼宇供应量以来,已落成但未售出单位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反映在市场吸纳量增加的情况下,住宅楼宇供求失衡的情况已有所改善。

  第二个因素是现在至二○○七年期间动工的私人住宅单位数目。当然这方面的供应肯定是有,但建屋量最终会由市场和发展商经过仔细评估市场情况之后,然后决定兴建楼宇的最佳时机及最适当的数目。这个过程由市场力量主导。政府的责任是要确保有足够的土地供应,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配合社区的长远房屋发展需要,务求住宅的供求得以维持合理平衡。

处理剩馀居屋单位

  为贯彻房屋政策及恢复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的情况,房屋委员会早前决定不会在二○○六年年底前将卖剩及回购居屋单位以资助形式出售,而我们亦正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透过改变用途去处理其他从未出售的居屋单位。叶国谦议员建议将剩馀居屋单位转作纪律人员宿舍及有秩序地售予现时的公屋居民。我十分理解议员及公众的关注,并感谢议员对处理剩馀单位的各项建议。事实上,我们一直抱积极及开放的态度去研究各种处理方案,尤其是把居屋转作政府纪律人员宿舍的建议,我们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商讨已到最后阶段。除此之外,我们亦打算再将约三千个单位转作公屋用途。房屋委员会稍后会讨论有关建议。

  至于把居屋单位售予公屋住户的建议,尽管私人物业市场现已渐趋稳定,我们仍会紧密注意住宅楼宇的供求情况,继续致力避免影响刚刚复苏的楼市。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房屋委员会会不时审视有关处理卖剩及回购居屋单位的时间表。

置业贷款计划

  周梁淑怡议员及陈国强议员在其演词中,要求政府继续推行“置业贷款计划”,让市民有“上车”置业的机会。近年私人物业市场有各种类型及价钱的单位供应,加上市场亦推出相当有弹性的按揭计划,市民可按个人的情况及负担能力购买切合自己需要的物业。政府提供置业贷款计划属干预市场的措施。鉴于我们的房屋政策方向是尽量利用私人市场的力量,调节市场的供求情况,同时把公共资源集中在提供租住公屋方面。基于这个重要原则,我们认为有需要对置业贷款计划进行全面检讨。我们会在短期内向房屋委员会提出有关建议。

楼宇管理及维修

  要令到香港能够持续发展,良好的楼宇管理及维修是不可或缺的。为期三个半月的“楼宇管理及维修”公众谘询刚于四月中结束。期间,我们谘询了全港十八个区议会,并出席了超过二十次业界和公众人士的谘询论坛。我们收到约一百三十份书面意见。我十分多谢各界人士,特别是本会议员积极表达意见。

  现时我们仍在分析收集到的意见,但我很乐意向各位议员汇报一些初步整理的主流意见。社会大众普遍认同有迫切性解决楼宇失修的问题。此外,不少业主及业主立案法团成员都表示他们愿意履行管理和维修的责任,但同时期望可以获得适当的支援和协助。部分人士亦建议需要透过某些强制的要求,作为长远确保业主妥善管理和维修楼宇的措施。

  我们的初步构思是在公共资源许可下,引入非政府机构,向居住于失修旧型楼宇的年老和低收入业主提供适切的支援,例如组织业主立案法团,协助业主聘请维修工程顾问公司,或进一步联同专业人士向业主提供有关楼宇管理及维修的技术支援等。这些非政府机构亦可把有真正需要的业主转介给相关政府部门,以便透过社会福利措施、公共房屋资源和楼宇安全贷款等,以改善他们的楼宇和生活质素。非政府机构的介入,将可组织和协助业主,并有助长远让业界直接向此类楼宇提供所需的管理和维修服务。我们会在短期内与非政府机构和业界共同商讨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并会考虑推出试验计划。

  对于应该透过甚么具体方法,促使或强制业主进行楼宇管理及维修,我们收到的意见有较大的分歧。其中意见包括强制验楼、强制聘用物业管理公司,或强制成立业主立案法团等。由于这个课题与市民息息相关,故此在考虑任何强制措施时,我们必定会先小心处理和深入研究这些措施的影响。

  我们会在未来数月草拟比较清晰的工作方向,然后就不同方案谘询相关界别。我们会在落实下一步建议前,邀请公众再参与讨论。

  多谢主席。

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