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蓝屋 分享喜悦

去年9月,我出席了湾仔蓝屋建筑群「We哗蓝屋」项目的开幕典礼,探访过两户新旧街坊。日前我重临旧地,今次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出席颁奖典礼,祝贺蓝屋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荣誉的卓越奖项。这是首次有香港保育历史建筑项目获得此项殊荣,反映「留屋留人」、社区参与的保育活化理念得到肯定。就此,我特意邀请有份见证整个项目诞生的团队主任,分享当年参与计划的点滴。

湾仔是一个很特别的社区,既有密麻麻的商厦酒店、林林总总的酒吧食肆,也有历史悠久的唐楼、市集和庙宇,新旧交融,别具特色。蓝屋建筑群由蓝屋、黄屋、橙屋及景星街空地组成,早于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建成。在第二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发展局与圣雅各福群会合作,将建筑群活化成「We哗蓝屋」,并由四个团体共同营运,包括圣雅各福群会、社区文化关注组、香港文化遗产基金会及蓝屋居民权益小组,营运至今获得不少好评。碰巧的是,当日在颁奖典礼上致辞的主礼嘉宾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之前曾出任发展局局长,她亦一直大力推动保育蓝屋建筑群工作。

港首获联合国保育卓越大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于2000年设立,旨在表扬及鼓励亚太区内由私人及公私营机构合作的文物古迹保护计划。蓝屋建筑群活化项目在43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审讚扬是城市保育的成功例子,不但保留并复修了建筑物本身,还致力保护社区邻里的生活历史与文化;项目在工程期间,原居民可继续在此居住,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减至最低,而且大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令人印象深刻。

不同持份者积极参与

蓝屋建筑群得以成功保育活化,我了解到是集合众人努力之成果。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表示,早于2006年计划酝酿初期,街坊、建筑师、社企、保育人士等已积极参与,例如每月会举办居民大会,商讨活化项目的细节,探讨如何促进社区关系,如何善用开放园地设施等。蓝屋建筑群在活化前有30户旧街坊,约一半希望留下居住。当时不同持份者有不同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例如建筑设计师的角度会是如何修复这座历史建筑,街坊则视之为自己屋企的装修。虽然商讨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擦,但难得的是大家都愿意作出妥协。

新旧街坊相处融洽

最终于2010年,政府经甄选后,接纳由圣雅各福群会提出的「We哗蓝屋」活化计划,倡议「留屋留人」,成为香港首个容许原來的居民在建筑物保育及活化期间及之后留居原地的项目。同时,该会透过「好邻居计划」将其余单位招租,让对共同居住及社区参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成为「好邻居」。现时有11户新租客租住蓝屋建筑群,承租条件包括要定期出席居民活动,分享生活经验和技能等。周希旋说,计划推出时,难免有些人「泼冷水」,但看到现时新旧街坊融合得相当理想,超乎预期,感受到大家都是有心人,愿意付出时间,积极投入社区生活。

至于今次蓝屋建筑群获奖,周希旋认为是对有份参与计划的朋友一个很大的鼓励,反映「留屋留人」、由下而上的社区参与模式获得肯定,建议日后可以推而广之。

蓝屋颜色由来

大家未必知道,蓝屋外墙本身原是灰色的。1990年代,政府为蓝屋进行复修,因物料供应库剩下最多的是蓝色油漆,所以便将外墙髹上蓝色,自此,大家便将这幢建筑称为「蓝屋」。

每次重访蓝屋,均深深感受到街坊的热情,及他们对这几幢历史建筑浓厚的感情。我想在此特别感谢各持份者在保育活化蓝屋建筑群的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令这个活化项目得到国际认可,更重要的是,重拾昔日社区弥足珍贵的邻里关系,并创造了属于这个城市和社区独有的人文风貌。展望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以适切和可持续的方式去保育香港不同的历史建筑,并希望得到您们的支持。

 
请按上图观看影片
蓝屋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荣誉的卓越奖项,图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在颁奖礼上致辞。
蓝屋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荣誉的卓越奖项,图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在颁奖礼上致辞。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颁奖礼。图示林郑月娥(左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兼曼谷办事处文化部主任杨碧幸(左二)、圣雅各福群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国宝(右三)和其他嘉宾在典礼上合照。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颁奖礼。图示林郑月娥(左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兼曼谷办事处文化部主任杨碧幸(左二)、圣雅各福群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国宝(右三)和其他嘉宾在典礼上合照。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一)在颁奖礼上代表领奖。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左一)在颁奖礼上代表领奖。
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表示,奖项是对「留屋留人」、社区参与的保育活化理念的肯定。
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表示,奖项是对「留屋留人」、社区参与的保育活化理念的肯定。
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表示,2006年起,街坊、建筑师、社企、保育人士等已积极参与计划,商讨活化项目的细节。
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表示,2006年起,街坊、建筑师、社企、保育人士等已积极参与计划,商讨活化项目的细节。
在第二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发展局与圣雅各福群会合作,将蓝屋建筑群活化成「We哗蓝屋」。图为建筑群中的蓝屋。
在第二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下,发展局与圣雅各福群会合作,将蓝屋建筑群活化成「We哗蓝屋」。图为建筑群中的蓝屋。
图为蓝屋建筑群中的黄屋。
图为蓝屋建筑群中的黄屋。
图为蓝屋建筑群中的橙屋。
图为蓝屋建筑群中的橙屋。
建筑群之间设有连接桥,加强建筑物间的连系,居民亦可在此閒谈或休息。
建筑群之间设有连接桥,加强建筑物间的连系,居民亦可在此閒谈或休息。
建筑群内有不少公共空间,例如图中的开放园地,促进居民与社区的互动。
建筑群内有不少公共空间,例如图中的开放园地,促进居民与社区的互动。
蓝屋内设有展板,介绍「We哗蓝屋」活化计划的发展和成果。
蓝屋内设有展板,介绍「We哗蓝屋」活化计划的发展和成果。

2018年4月8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