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 推动优质建筑

偶尔在城中走走,不难发现城市面貌正在蜕变……维港两岸海滨长廊及休閒设施、邮轮码头、儿童医院、公共行政大楼、活化后的历史建筑等,设计均以人为本,线条流丽。建筑署正是为这些政府拥有或资助兴建的设施提供三种主要服务 — 设施发展、保养、监察及谘询服务。

早前,我很高兴出席由本地九个具代表性的建筑及建造界相关专业学会及机构合办的「优质建筑大奖2022」颁奖礼,见证建筑署同事夺得多个大奖,努力获得肯定。「优质建筑大奖」为业界两年一度的盛事,旨在表扬业内各个优质的建筑项目及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的优秀队伍。今次,我邀请了建筑署同事介绍得奖项目,并讲解最近成功复修的大型设施。

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百怡表示,署方在发展和保养公共设施方面,积极与业界沟通研究不同的创新建筑技术,并采用共融和环保建筑等设计,为香港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和更具抗御力的宜居城市。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

在「优质建筑大奖2022」,建筑署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除了在「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获得「优质建筑大奖」,更获得大会的「创新项目大奖」。

李百怡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分秒必争。一般医院需要三至四年才能建成,但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四个月。

医院占地约30 000平方米,设有六座两层高的病房大楼,共提供816张负气压病床。医院能够迅速建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MiC和MiMEP都是运用预制组件,组件先在厂房完成,然后运往工地装嵌和接驳,有效缩短施工时间,提升工地安全及改善工地环境。

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

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在「香港住宅项目(多幢建筑物)」中取得「优质建筑大奖」。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震球表示,此项目的获奖意义重大。它是香港首个以混凝土MiC兴建的多层住宅楼宇。项目合共生产3 726个模组,建设五座16至17层的宿舍楼宇,合共提供648个单位、多用途室等。

此项目亦运用BIM、射频识别技术 (RFID)等创新技术,令建筑废料减少一半,工地用电量及用水量减少约六至七成,对熟练工地人手需求亦减少约四至五成。项目于2018年8月动工,至2021年3月竣工,相比传统建筑法,整个项目提前约四个月完成。

长沙湾天主教小学

长沙湾天主教小学于「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中获得优异奖。建筑署项目建筑师关芷沛表示,学校原本位于深水埗,地方小又缺乏礼堂,透过重置计划,现已搬到长沙湾。新校舍占地约6 500平方米,有30个标准课室、其他教学室及附属设施。

建筑署在设计校舍时花了不少心思,既保存原址一棵大树,亦加入崭新设计,采用了庭院式布局,在校舍中央位置设置别具特色的圆形斜道,把学校的主要空间包括地面有盖操场、一楼课室走廊和礼堂连接在一起,以配合学校不同的活动和用途,加强师生交流及互动。地面及屋顶绿化也为室内提供园景,并透过玻璃窗,增强内外空间的联系。

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

位于青衣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亦获得「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中的优异奖。以往的车辆检验中心均是单层式建筑,但新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是一座楼高三层的大楼,把原有三个车辆检验中心的业务合并,可检验各类型车辆。

为扩大操作空间,项目团队设计了创新的车道 ─ 「双螺旋坡道」,减低车辆迎面行驶时导致意外的风险。项目亦加入可持续的设计元素,包括特高楼底,有利自然通风。建造时更利用MIC ˴ MiMEP等,达至节能及减少碳排放。

香港海防博物馆大型翻新工程

除了以上近年落成的得奖公共建筑,旧的建筑物亦需要持续保养、复修,让市民享用优质服务。建筑署高级物业事务经理高志强及陈铭泰介绍,建筑署负责修复及保养许多对历史、建筑及文化价值有重大意义的古旧建筑物,例如去年重开的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由旧鲤鱼门炮台改建而成,是本地唯一以军事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八楼的堡垒庭院于改建后由独特的大型帐篷天幕复盖,但于2018年被台风山竹摧毁,需要闭馆进行复修及加固工程。

项目团队迅速搭建一个具多用途设计概念的大型临时棚架,除了作为帐篷天幕修复工程的工作平台,亦成为堡垒内部工程的保护屏障,令展览厅的翻新工程得以同步进行。项目团队亦透过创新技术及改善细节设计,加强帐篷天幕的稳健性。纵使工程复杂,以及施工期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团队也克服了当中挑战,顺利完成。

推动优质建筑 引入「蓝绿元素」

展望将来,我们希望联同各工程部门继续推动优质建筑,在规划、建筑物设计、兴建、保养维修以至翻新等阶段,推行一系列措施,如把「蓝绿元素」引入新发展区的规划及设计中,鼓励有利宜居生活的建筑设计。除了运用创新科技和迈向零碳排放,优质建筑也包括保障工友安全,我们会继续鼓励建造业数码转型,以加强安全监督,为市民建设一个更低碳、更朝气蓬勃、更美好的香港。

 
请按上图观看影片
在早前举办的「优质建筑大奖2022」颁奖礼,建筑署夺得多个大奖,包括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在「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获得「优质建筑大奖」和大会的「创新项目大奖」。
在早前举办的「优质建筑大奖2022」颁奖礼,建筑署夺得多个大奖,包括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在「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获得「优质建筑大奖」和大会的「创新项目大奖」。
建筑署兴建的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在「香港住宅项目(多幢建筑物)」中取得「优质建筑大奖」。
建筑署兴建的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在「香港住宅项目(多幢建筑物)」中取得「优质建筑大奖」。
长沙湾天主教小学于「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中获得优异奖。
长沙湾天主教小学于「香港非住宅项目(新建筑物 ─ 政府、机构或社区)」中获得优异奖。
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百怡表示,署方积极与业界沟通研究不同的创新建筑技术,并采用共融和环保建筑等设计,为香港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和更具抗御力的宜居城市。
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百怡表示,署方积极与业界沟通研究不同的创新建筑技术,并采用共融和环保建筑等设计,为香港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和更具抗御力的宜居城市。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四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四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由工程展开到竣工移交,仅用了四个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团队采用多项创新的建筑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和「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
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震球表示,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获奖,意义重大。它是香港首个以混凝土MiC兴建的多层住宅楼宇。
建筑署总工程策划经理李震球表示,将军澳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获奖,意义重大。它是香港首个以混凝土MiC兴建的多层住宅楼宇。
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运用BIM、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创新技术,令建筑废料减少了一半,工地用电量及用水量减少约六至七成等。
百胜角消防处纪律部队宿舍运用BIM、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创新技术,令建筑废料减少了一半,工地用电量及用水量减少约六至七成等。
建筑署项目建筑师关芷沛表示,署方设计校舍时花了不少心思,包括保存原址一棵大树。
建筑署项目建筑师关芷沛表示,署方设计校舍时花了不少心思,包括保存原址一棵大树。
校舍中央位置设置别具特色的圆形斜道,把学校的主要空间包括地面有盖操场、一楼课室走廊和礼堂连接在一起,以配合学校不同的活动和用途,加强师生交流及互动。
校舍中央位置设置别具特色的圆形斜道,把学校的主要空间包括地面有盖操场、一楼课室走廊和礼堂连接在一起,以配合学校不同的活动和用途,加强师生交流及互动。
位于青衣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于2021年4月1日起分阶段启用。建筑署为项目设计创新的车道 ─ 「双螺旋坡道」,减低车辆迎面行驶时导致意外的风险。位于青衣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于2021年4月1日起分阶段启用。建筑署为项目设计创新的车道 ─ 「双螺旋坡道」,减低车辆迎面行驶时导致意外的风险。
位于青衣的运输署车辆检验综合大楼于2021年4月1日起分阶段启用。建筑署为项目设计创新的车道 ─ 「双螺旋坡道」,减低车辆迎面行驶时导致意外的风险。
建筑署高级物业事务经理高志强(左)和陈铭泰(右)表示,署方负责修复及保养许多对历史、建筑及文化价值有重大意义的古旧建筑物,如图中他们身处的香港海防博物馆。
建筑署高级物业事务经理高志强(左)和陈铭泰(右)表示,署方负责修复及保养许多对历史、建筑及文化价值有重大意义的古旧建筑物,如图中他们身处的香港海防博物馆。
建筑署团队透过创新技术及改善细节设计,加强香港海防博物馆帐篷天幕的稳健性。建筑署团队透过创新技术及改善细节设计,加强香港海防博物馆帐篷天幕的稳健性。
建筑署团队透过创新技术及改善细节设计,加强香港海防博物馆帐篷天幕的稳健性。

2023年7月9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