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理發展局局長出席「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展覽開幕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今日(一月十九日)出席「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展覽開幕禮的致辭全文:

林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李署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各位嘉賓、各位傳媒朋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蒞臨「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展覽開幕典禮。

歷史建築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盛載着豐富多樣的信息,反映社會的發展,是社群的集體回憶,也是時代的見證。發展局一向重視文物保育,以適切及可持續的方式,因應實際情況對歷史和文物建築及地點加以保護、保存和活化再利用,讓我們這一代和子孫後代均可受惠共享。

直至目前,我們一共宣布了一百一十四項法定古蹟,使它們受《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而古物諮詢委員會亦已為超過一千三百幢歷史建築進行評級,以提供客觀基礎,釐定歷史建築的文物價值及保育需要。此外,發展局轄下的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邀請非牟利機構為十九幢政府歷史建築進行活化,其中八項活化工程已完成,當中四項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除了政府歷史建築獲得活化,私人業主的參與對推動保育歷史建築亦非常重要,例如跑馬地毓秀街11號的「F11攝影博物館」,便是由一幢三級歷史建築活化而成。香港的歷史建築得以保育和活化,實有賴各方多年來的鼎力支持,包括古物諮詢委員會、私人業主、民間團體和市民大眾,我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舉辦「時代・憶記──活在香港歷史建築」展覽,目的是向市民大眾展示香港豐富多彩的歷史建築和文物。以嶄新方式進行,透過兩位生於一九二○年代港島市區和新界圍村的虛擬人物的愛情故事,串連起與出生、居住、教育、信仰、娛樂、醫療、管治、婚姻等不同生活層面有關的歷史建築,道出建築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和藝術。

雖然古蹟辦不能將每一幢歷史建築遷移到展廳展出,但透過豐富的文物、富創意的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及精彩的配套展品,將香港多采多姿的歷史建築和先進的修繕技術帶到大家眼前。展出的文物十分精彩,包括錦田長春園往日鄧氏子弟習武用的關刀、元朗舊墟晉源押的原招牌、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珍藏的簽文木刻文物、東華三院上環文武廟的神像衣飾、中環聖約翰座堂的主教座椅、香港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傳統中式建築壁畫和東華三院主席的傳統長衫衣飾、懲教博物館珍藏的域多利監獄門鎖等等,我想藉此機會向所有借出珍藏的政府部門、機構、團體和人士致以衷心謝意。

我知道這個展覽還利用了先進的三百六十度攝影技術和三維掃描數據,設計了生動活潑的多媒體節目和互動遊戲,讓參觀者仿如置身歷史建築場景,既豐富參觀的體驗,亦體會到怎樣將三維掃描技術應用於建築修繕工程中;古蹟辦亦邀請了業餘積木疊砌喜好團體「東方之磚」,以積木疊砌歷史建築模型,輕鬆地展現古蹟的建築特色,甚具創意。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歷史建築,古蹟辦將會舉辦一系列以歷史建築為主題的講座;以及與香港大學合辦一個以中式傳統建築丈量為主題的研討會,希望大家可以抽空支持。

我希望這個展覽能讓參觀者一方面能夠回顧歷史建築往日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亦可認識如何透過保育工作,讓歷史建築在現代社會重新發揮作用。今年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這個展覽正好讓我們回顧本港的文物保育成果,為日後的文物保育工作繼往開來。

下星期六便是大年初一,我在此向各位拜個早年,恭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多謝各位!
 

2017年1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08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