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新界的防洪工作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業強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答覆:

問題:

上月連場暴雨令天水圍數條鄉村嚴重水浸,水深及腰並有多名村民被困。有村民反映,過去兩年超強颱風襲港期間,他們蒙受巨大損失及生命受威脅。極端天氣日趨頻繁及今年颱風季節將至,令村民十分擔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渠務署接獲多少宗水浸報告,有多少個水浸位置屬水浸黑點,以及水浸的成因為何;

(二)自去年九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以來,政府就改善新界水浸黑點及位處易受海水淹浸低窪地點的鄉村的排洪能力,採取了甚麼措施及其詳情為何;及

(三)過去半年,有否重新檢視及更新新界水浸黑點名單,以及易受海水淹浸低窪地點的名單,並採取相應防洪工程;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新界鄉郊地區的排水設施包括天然河溪、人工渠道及管道。一般而言,渠務署和其他相關部門及有關私人業主會按各自的責任建造及保養所需的排水設施。為預防渠道淤塞引發的水浸,渠務署每年在雨季前會聯同相關部門加強清洗公共渠道及管道,並且會透過派發宣傳小冊子,提醒私人業主在雨季前妥善檢查及維修在他們土地上的排水設施。

當接獲水浸報告,渠務署會提供緊急支援幫助市民處理水浸問題。以在二○一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午為例,當時天文台發出了黃色暴雨警告,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每小時超過30毫米的降雨量,但當時屯門及元朗局部地區(包括天水圍)的降雨量實際上已超過每小時70毫米。其間,渠務署共接獲五宗發生在屯門及元朗區的水浸報告,並隨即派人員到場協助,不論位於私人或政府土地,有關人員都會全力清理淤塞的渠道及疏導積水。這些地點的水浸在清理後迅速回復正常。

除了提供緊急支援,渠務署會就過去有水浸紀錄的鄉村進行研究,以制定適當的排水改善措施。渠務署已在新界地區完成多項防洪工程,包括雙魚河、山貝河和錦田河的治理工程。我們現正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在新界北、元朗和昂坪等鄉郊地區進行排水改善工程。此外,民政事務總署亦會考慮村民要求,透過小型工程計劃為村內排水設施進行小型建造或改善工程。

就劉業強議員提問的三個部分,經諮詢相關部門的意見,現回覆如下:

(一)根據紀錄,渠務署在過去五年共接獲約400宗水浸報告,每年平均80宗。發生於新界水浸黑點上的有七宗。這些水浸基本上都屬於局部和短暫水浸情況,經渠務署緊急處理後,迅速回復正常。根據渠務署的調查所得,相關水浸事故主要涉及在持續暴雨而渠道淤塞或排水設施不足的地方和在颱風期間受海水倒灌或海水淹浸的低窪地點。

(二)和(三)渠務署每年都會檢視全港的水浸黑點及位處容易受海水倒灌和海水淹浸的地點。

隨着多個主要防洪工程計劃相繼完成,水浸黑點的數目已顯著減少。截至二○一九年三月,我們共消除了125個水浸黑點,現時餘下只有六個水浸黑點。因應兩個位於大埔汀角路和灣仔區的黑點,渠務署已完成改善工程,現正進行緊密監察,相信適時可以予以剔除。其餘四個黑點,兩個位於新界區,分別是新田石湖圍及林村谷盤地,另外兩個黑點則位於尖沙咀和南區。渠務署正分階段加強相關地點的排水設施。就此,我們現正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以提升南區水浸黑點的排洪能力。一般而言,我們認為上游截流及下游疏浚在策略上均可有效緩減鄉村水浸的風險。

政府已根據過往強或超強颱風吹襲期間的情況,識別一些容易受海水倒灌或海水淹浸的低窪地點(包括聯安新村、嘉和里、深井新村、鯉魚門、西貢南圍、大澳及元朗西北的沿海低窪地區等)。渠務署及相關部門正透過興建擋水牆、安裝可拆卸式擋水板或在排水口安裝閥門來阻止海水湧入,或透過沿岸加建石屎牆及石築海堤,從而減低因越堤浪所導致的水浸風險。此外,政府部門已為多個容易受海水淹浸的低窪地區設立風暴潮預警系統,當天文台發出風暴潮預警後,渠務署會在有關位置放置水泵、安裝擋水板及提供沙包給有需要的居民及商戶使用,以減低風暴潮帶來的水浸風險。

為全面檢視沿海低窪或當風地點的情況及進行相關的風暴潮和風浪研究,以評估極端天氣對沿海低窪或當風地點的影響,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於今年四月委託顧問公司開展可行性研究,研究名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下的沿岸災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訂」。政府會根據研究結果制訂合適的防禦措施,當中包括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等選項,冀長遠加強沿海地區抵抗巨浪的能力。
 

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2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