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九月二十日)上午出發前往廣州前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局長,想問你之前有沒有考察一些關於貨櫃屋的構思?
 
發展局局長:上個月,我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部門同事和香港房屋協會的代表到江門參觀其中一間「單元預製」建築技術(Modular Construction)做得相當成熟的公司。政府其實已考慮了一段時間,就是有沒有可能將這個技術帶到香港。這個技術是怎樣的呢?讓我簡單講解一下。很多建築活動,譬如以個別單位來說,它們其實不需要在工地現場建造,而是在廠房建造,特色是安全很多。單位在廠房建好,再在工地進行裝嵌,這可讓工友工作更為安全,因他們在高空作業的時間會大幅減少。至於工作環境方面,廠房是有瓦遮頭的,個別甚至有冷氣的,工作環境更舒適。大家也知道近年香港業界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人手非常短缺,年輕人亦未必願意入行,因此若這個技術在香港能夠得到合理應用,我們覺得是好的。這個技術另一個好處是甚麼呢?由於過程中相當多的活動是在廠房進行,即是可以同步做很多功夫,一方面在工地做site formation,即工地平整,另一方面這些單元建築的單位可以在廠房建造。兩面一齊做的時候,就能節省很多時間。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爭分奪秒,特別在建造公共房屋方面。所以我和陳帆局長及房協的同事是到過去考察的。

關於組合屋,組合屋的討論不是新的。我留意到由昨天開始至今日都有相關報道。這個在張炳良做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時都已經提過。我們仍然面對一些基本的考慮,包括甚麼呢?如果有一幅譬如說是很適合作居住用途的土地,那究竟是用作興建臨時性的房屋好,還是一些永久性的房屋好呢?即使做一些臨時性的房屋,但仍然有很多東西要克服,例如交通及一些環境問題,這些都要面對。就政府而言,在這一刻我們沒有一個既定立場,亦沒有一個具體建議可以在這刻向市民介紹。我在這裏要重述一次陳帆局長昨天所述,對任何可以紓緩香港住屋困難的措施,政府都會以開放態度面對。此說法很準確地形容了我們的態度。
 
記者:香港有沒有合適的土地有機會可發展貨櫃屋?
 
發展局局長:我們不會說沒有。但這個在我們作進一步考慮時,是要克服的一些問題,包括我剛才說的,就是土地本身如果已經適合發展較高密度的住宅,那究竟我們要用作興建臨時房屋還是長遠房屋呢?另外,也要考慮每一塊地皮本身的交通和環境等需要。

我亦要指出一點,昨天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剛剛宣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我和陳帆局長都很希望社會焦點可放在這個計劃上。其實以往很多譬如說是唐樓的業主的單位是空置的,為何他們不願意租出呢?因為有兩個問題未能解決:一是怕收不回單位,二是怕出租的管理問題。社聯昨天宣布的平台正好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一開始的時候是330多個單位,600多戶有機會參與這一個計劃。政府在背後推動,我們都希望(單位數目)可以多一點。所以如果社會焦點散了,由留意這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轉到另一事上,可能反而令到計劃成果沒有那麼理想。香港人的善心很強,我相信其實很多業主或者都會致電社聯,因為已經有電話和網址可作聯絡,去令計劃更成功。
 
記者:關於貨櫃屋或組合屋方面,如果真的落實,主要針對的對象會是哪些市民,有沒有一個大概目標?會不會在《施政報告》交代?

發展局局長:就有否具體看法是言之尚早,在我們來説,不會簡單地排除這個可能性。第二,《施政報告》在十月十一日宣布,在此之前我們不會作任何揣測,請大家明白。
 

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5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