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記者會開場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日(五月十四日)在「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全文:

  建築物佔全港耗電量約90%,有關耗電量佔全港60%溫室氣體排放。故此,要減少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一項實際而有效的工作就是推廣綠色建築,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

  政府一貫以身作則,在政府建築引入綠色設計。自二○○九年起,政府已為新建及現有政府樓宇實施一套以目標為本的綜合環保表現架構。在這個目標為本的架構下,就不同範疇的環保表現設定目標,包括能源效益、可再生能源、室內空氣質素、廢物管理、水資源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等,以推動政府建築的環保表現。

  這些量化目標經檢討後,我們今年將進一步提高,例如:

(一)所有建築樓面面積超過5 000平方米的新建政府建築物,目標要在本港綠色建築業界制定的專業全面環境評估(簡稱「綠建環評」或 "BEAM Plus")或其他國際間認可的同類評估中,達到「金級」或以上評級,即五級評分制中的次佳。而政府新建的地標建築物,則不論面積亦應達到「鉑金級」,即五級評分中的最高評級。

(二)繼政府建築物於二○○九/一○至二○一三/一四這五個年度內,成功減少5%用電量,我們未來五年的目標就是在二○一五/一六至二○一九/二○這五個年度,以二○一三/一四年度為基礎再減5%。

  自二○一○年「綠建環評」實施至今,全港已有約60幢政府建築物註冊進行「綠建環評」,當中政府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已獲得「鉑金級」評級,而啟德發展區的郵輪碼頭大樓、九龍灣祥業街消防局暨救護站設施、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沙田第14B區體育館、社區會堂及分區圖書館,以及在啟德發展區的工業貿易大樓亦暫定獲得「鉑金級」評級。這些成績反映了我們在推動綠色政府建築方面的努力。

  在私人樓宇方面,自二○一一年四月起,為減少所謂「發水樓」和「屏風樓」,政府引入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就樓面面積寬免加設10%整體寬免上限。此外,新建樓宇如要取得任何樓面面積寬免,先決條件包括要符合《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大致即增加樓宇之間的間距或通透度、將樓宇後移和增加綠化等元素),以及註冊進行上述的「綠建環評」。

  這套現行方案,一方面可顧及樓宇的環保和舒適要求,另一方面盡量避免樓宇體積和高度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並能確保本港建築物的設計有展示創意的空間。由二○一一年至今,獲屋宇署批准會註冊進行「綠建環評」的發展項目約有260個。

  政府亦一直致力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政府自一九九八年起實施自願性的能源效益註冊計劃,並於二○○五年為所有基本和小型工程在採用「能源效益屋宇裝備裝置」和「可再生能源裝置」方面提供技術指引,各政府新建和翻新工程均已採納這些指引。為提升建築物運作階段的能源效益,政府亦會盡量綠化建築物,為樓宇遮擋陽光、改善微氣候、提升空間感和城市景觀等。

  在私人樓宇方面,我們於二○一二年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要求新建以及進行大型改裝工程的現成建築物的樓宇設備須達到基本能源效益標準;又規定商業建築物每十年需要進行一次「能源審核」並公布結果。

  屋宇署亦於二○一一年四月將商業樓宇及酒店外殼和屋頂的「總熱傳送值」標準收緊兩成,減少這些建築物的空調用電量,以帶來約2.4%至4.4%的能源節約效果。二○一四年九月,屋宇署進一步以行政方式設定適用於住宅樓宇的「住宅熱傳送值」。我們會不時檢討這兩項標準的水平。

  發展局會繼續與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合作,推動綠色建築以至綠色新發展區,達到更高節能效益和宜居都市環境。政府會繼續鼓勵個人私營界別廣泛參與,推動建築物節能工作,共建可持續建築環境。多謝大家。



2015年5月14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11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