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第十屆深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致辭(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日(月二十四日)在第十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上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張主任(建設部城鎮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悅)、李主席(籌委會主席李炳權)、韓董事長(深圳水務集團董事長韓德宏)、李董事長(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義)、范博士(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范曉軍)、黃局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各位供水界的專家講者、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我感到非常榮幸獲邀出席第十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與眾多供水業界的精英,在香港聚首一堂,參與這個兩年一度的盛會。

今年的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已是第十屆。首屆交流會是在1996年1月由深圳招商局蛇口工業區供水公司、深圳市自來水(集團)公司、香港水務署、珠海市供水總公司和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在深圳召開,距今已有17年歷史。交流會為深圳、香港、珠海和澳門四地供水界提供了一個技術交流平台、以推動水處理技術的創新發展、提升供水管理與服務水平,和促進專家之間的交流切磋。當年發起舉辦交流會的先輩,實在是高瞻遠矚。今年大會以「源遠流長─水資源的可持續運用」作為主題,更突顯了在當前全球水資源匱乏的大環境下,四地供水界面對的挑戰。

全球水資源問題

《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的善行在於它有利於萬物、滋潤萬物,萬物因水而生,卻不會與萬物爭高。然而,由於它有「處在眾人厭惡的低下之地」的特性,管理不善,便會造成傷害。

水乃生活的必需品,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更遑論實現經濟、社會、環境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然而現時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儲量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約百份之2.5,更只有百份之0.3是存在於河流、湖泊,其餘大部份都存在於冰川或山脈地區,難以採用。更甚的是這極少量而珍貴的可用水資源分布極不平均,故此要妥善持續運用有限的水資源,跨地區的合作至關重要。

各國和地區在持續運用水資源方面,面對各種重大的挑戰,包括:一、隨着人口不斷增長、工農業迅速發展,用水需求急速增長,對供水帶來沉重的壓力。二、隨着社會發展,更多人享受較奢華的生活方式,消耗大量工農業產品,形成相關「水足跡」的消耗也急速上升;此外,效率低的生產流程亦造成低用水效率,導致浪費。三、過量的工農業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而排放,遠遠超越水體的自淨能力。四、極端的氣候如温度上升和更頻密的乾旱現象,造成用水需求上升及水資源減少,加劇缺水情况。

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現時全球有7.8億人無法取得乾淨的食水,每年約有六至八百萬人死於與水有關的疾病和災難。預計到2025年,有18億人將會生活在水資源絕對稀缺的地區和國家。按現時氣候改變情勢下估算,到2030年,幾乎會有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水資源缺乏的壓力高地區。如何令水資源可持續地被運用,已成為各國和地區費煞思量的議題。

中國水資源缺乏

我國人口約佔全球的五分之一,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增加及工農業急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尤其殷切。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有二萬八千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卻每年只有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內地面對的水資源挑戰非常巨大。

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先生於2005年的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19屆國際灌排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長,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中國在水資源領域面臨著五大嚴峻的挑戰。一是水旱災害依然頻繁,並有加重的趨勢。二是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發展,令農業用水短缺程度加劇。三是中國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脆弱。四是污染負荷急劇增加,加重了水體污染。五是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還不完善。

廣東地區面對的挑戰

至於廣東省,儘管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年平均擁有3300億立方米水資源,是內地水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的地區;但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着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水生態環境產生變化,給廣東省水資源保護帶來新的挑戰。全省的水資源主要靠四條大江,即北江、東江、韓江和西江,供水給廣東省和深港珠澳等地區。2011年這四條大江在廣東省內的水資源總量分別為408億、188億、133億及111億立方米,全都比常年的水資源總量少。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香港面對的挑戰

回到香港,我們的水資源更加短缺,平均只有大約兩至三成的供水是來自本地收集的雨水,餘下的要從廣東省輸入東江水,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按香港水務署的估計,香港每年的食水需求量將不斷上升,至2030年全年食水需求將升至約11億立方米。由於氣候變化加劇,出現極端天氣的日子較為頻密,令本地集水量有下降趨勢,為香港的水資源管理帶來挑戰。

應對挑戰

要應對以上種種挑戰,各國各地有責任妥善管理境內的水資源。在這方面,香港自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實施一系列節約用水及增加新水源的措施,如使用海水化淡及再造水等,以期達致可持續運用水資源的目標。至於國際間和地區之間,更應深化合作,跨越政治界限,建立完善和有效的機制,透過合作來管理和公平分配有限的水資源,以協調上下游用戶、工農業用戶等的相互競爭。今日這個供水界學術交流會正正是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各地專家、領導交流水資源管理經驗、分享和探討運用創新科技應付水資源短缺等問題,以及提供合作機遇,促進可持續運用水資源。

我們不會低估跨國、跨地區和跨流域間在水資源方面合作的複雜性和困難程度。可喜的是,這方面不乏成功例子,如全世界最多國家共享、也曾受到嚴重污染的多瑙河,自1994年簽署《多瑙河公約》後,成立了國際委員會,連歐盟在內,共有十四個會員國。迄今各國合共已投入30億美元來復育河流生態,水生物種比1980年多了一倍,成效卓著;另外,廣東省分別與澳門和香港合作,大家在相互體諒協調下,水資源獲得有效保護和分配。

總結

過去,透過深港珠澳四地緊密合作及各供水機構的努力,大家都得到可靠及穩定的供水,支持經濟發展高速增長。然而氣候變化和人口膨脹等因素,令供水壓力不斷增加。雖然四地擁有穩健的水務基礎設施,但面對目前全球水資源匱乏,要滿足珠三角洲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以維持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繼續齊心協力,透過全面的水資源管理、創新供水技術、以及深化合作,為未來提供可持續運用的水資源。

最後,我在此衷心祝願交流會圓滿成功,四地供水界的專家朋友們合作愉快、滿載而歸,令四地的居民都水頭充足,笑口常開。多謝大家!


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