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完善樹木管理制度議案辯論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為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六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完善樹木管理制度議案辯論的開場發言全文:

代主席女士:

我歡迎陳淑莊議員就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綠化規劃以及樹木管理制度提出今日的動議辯論。陳議員所提出的議案,以及其他四位議員就議案提出的修正案都反映了議員對香港的綠化和樹木管理工作的關心。我很樂意藉今日的辯論,向各位匯報發展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自從去年三月成立以來所推展的工作。我留意到幾位議員的發言,他們對於我們過去一年的工作,都用上了一些比較正面的字眼。陳淑莊議員希望我們「更上一層樓」,事實上今日的動議辯論均以完善制度來做出發點。陳克勤議員亦指希望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加好,雖然甘乃威議員先後兩次形容我們的工作「強差人意」,不過以甘議員一向慣常嚴苛的態度,「強差人意」我看都是合格。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樹木管理專責小組於二○○九年深入研究有關本港樹木管理的各項事宜,在同年六月公布「人樹共融、綠滿家園」檢討報告,報告書從組織架構、資源投放、加強綠化規劃、提倡專業樹木管理、培育人才、規管綠化服務承辦商,以及推動社區參與及公眾教育等多方面,提出建議。陳淑莊議員今日提出的議案以及其他議員的修正案的內容,正正涵蓋了這些我們正全力推動的工作範疇。

優化組織架構和投放資源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改善樹木管理工作,適合的組織架構至為重要。我們現在實行的是由發展局集中肩負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工作的整體政策責任,並由各部門以「綜合管理方式」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樹木。這個做法是有效、有系統的分工,而非陳淑莊議員動議所指的「散落」於各政府部門。事實上,正如專責小組指出,以單一部門負責全港綠化及樹木管理工作並不切實可行。只要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全香港土地百分之四十六的郊野公園,要找另外一個部門去幫忙管理樹木,實際上不可行。去年三月,發展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正式成立,倡導新的政策和措施。該組下設綠化及園境辦事處及樹木管理辦事處(樹木辦),推動全面和專業的綠化方針。這個一組兩辦的架構,正正反映我們很清楚明白各位議員剛才提及,我們在這裏講不只是樹木管理的工作,也是綠化的工作,所以當日我很堅持如果發展局要肩負這工作,不能夠狹義地看樹木管理,必須要廣義地涵蓋香港綠化和園景的工作。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及其轄下兩個辦事處的骨幹成員都是專業職系人員,擁有相關的園境設計以及樹木管理專業資歷和工作經驗,是一支「知識型」的專責隊伍。事實上今日我們政府內部的園景師的數目已經大大增加到接近六十位。由於劉秀成議員在他的發言都很多次提到園景師學會,我相信劉議員都收到一些反應,園景師學會對於發展局過去一年多在園景這方面的工作亦相當認同。

從過去一年的實際經驗可見,綠化及園境辦事處和樹木管理辦事處作為決策局層面的機關,能有效地協調和統籌相關部門在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如果劉議員擔心園景師對部門沒有「牙力」,其實不用擔心,因為現在有局方為他們「撐腰」。他們的工作包括領導各部門實施新推行的樹木風險管理安排;為部門提供園境和樹藝方面的專業知識;協助部門處理性質複雜或涉及跨部門考慮的個案等。我們認為這個經優化的組織架構已初見成效,而無需另行設立專責、獨立的部門。

為廣泛吸納社會人士和專家就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意見,今年三月,發展局成立社區參與綠化委員會及樹木管理專家小組。社區參與綠化委員會由多位熱心綠化和樹木管理的非官方人士以及政府部門代表組成,包括現時離席的陳克勤議員。我們這個委員會就如何透過公眾教育及社區參與活動,鼓勵以質素為先的綠化工作及培育愛護樹木的文化,向發展局提供意見。而樹木管理專家小組顧名思義是由專家組成,亦包括本地及海外的專家,當然包括本地的詹志勇教授,負責就樹木管理的政策和實務運作提供所需的專業意見,以加強保育香港的樹木,尤其是有特別價值或意義的樹木。這也是優化組織架構的一項措施。我聽到陳淑莊議員建議這些委員會的工作應該更加公開、透明度應更加強,我會特別留意這一點。

為配合加強局方和部門在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們會視乎實際運作需要,增加人手和撥款。在人手方面,除了在發展局開設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外,自上一個財政年度起,七個負責管理樹木的部門合共開設三十五個公務員職位,當中包括為原來並無樹木管理專業人員的地政總署開設樹木小組,讓地政總署能有效執行有關工作。部門亦會透過內部調配,應付樹木管理的工作,例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已重整其樹木管理架構,樹木隊的人手由122人增加至210人。此外,部門亦按各自的運作需要,獲撥額外資源,購置檢查樹木的儀器設備、為部門人員提供培訓、進行樹木管理方面的研究等。

陳克勤議員及甘乃威議員建議撥出資金,鼓勵民間舉辦綠化和護樹活動。現時,政府已設有多項計劃,資助與綠化相關的社區活動。例如由環境保護署管理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綠化校園資助計劃和綠化香港活動資助計劃。據我了解,各區議會亦會按當區的情況,資助地區的活動。

專業的綠化規劃和樹木管理工作

在新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政策下,我們強調以全面、專業和可持續的方式,將樹木管理與園境規劃兩方面結合考慮,為樹木預留足夠的生長空間,以及在適當的地點種植合適的樹木品種,讓樹木健康生長;並且採用美觀合適的園境設計,優化城市景觀。

在綠化規劃和設計方面,綠化及園境辦事處正積極推動質量並重的多元化綠化工作。在增加可供種植的土地方面,綠化及園境辦事處力求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尤其針對新發展地點及市區重建地點,拓展優質綠化空間。例如,我們已就啟德發展計劃,訂定更嚴格的綠化覆蓋比率要求,以達到將啟德發展區發展成為一個綠色樞紐的規劃目標。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亦會繼續與規劃署研究就新發展地點訂明用地的綠化比率等。在項目層面上,綠化及園境辦事處與各工務部門緊密協調,在各類型的工程項目,藉採用新穎的園境設計,例如垂直綠化,及綠化雨水排水渠、隔音屏障、屋頂、斜坡等,優化環境。此外,綠化及園境辦事處亦正與規劃署、路政署、運輸署及其他相關部門研究制訂技術規格,規定在不同類別的道路兩旁和中間分隔帶預留種植空間,包括在行人道預留足夠並無鋪設地下公用設施的種植空間。至於在已發展地區,綠化及園境辦事處在策略層面,協助土木工程拓展署制訂和落實地區的綠化總綱圖,為各區訂立種植主題和種植品種,展現多姿多采的地區特色。我們在今年中大體會完成市區綠化總綱圖內的綠化工作,在書內亦有記載市區綠化總綱圖的工作,這項工作我們共花費三億五千七百萬,種植了二萬四千棵樹及四百八十萬棵灌木。繼完成市區綠化,我們亦已啟動新界地區的綠化總綱圖的前期顧問工作。葉議員關心的時間表,以至諮詢方面,我們會在過程中照顧到,一定會汲取市區的經驗,結合新界地區的特色特點,認真聽取和吸納區議會及社區的意見。

在提升園境的設計質素方面,為統籌各部門所推行的綠化項目同時兼顧城市設計方面的考慮,達致總體協調的綠化效果,綠化及園境辦事處現正研究制訂一套綜合園境設計框架,為主要的工務工程類別的園境設計手法提供實務指引;並且會與部門研究適合種植主題樹木的地點。綠化及園境辦事處亦為不同類型的政府工程項目,例如中環及灣仔的海濱工程、啟德發展的總體園境規劃、綠化隔音屏工作、文物保育活化項目等的園境設計和種植品種提供專業意見,藉此提升政府工程項目的園境設計水平。在推廣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技術方面,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已成立內部的推廣新穎綠化技術工作小組,讓相關的政府部門能分享種植經驗和研究結果;該組亦舉辦專業座談會,將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技術普及化。

在樹木管理方面,樹木辦採取多管齊下做法,提升政府部門和業界的專業水平。為了在政府部門推廣通盤及以質素為先的樹木管理方針,樹木辦正透過培訓及制訂指引和良好作業方式,傳授有關樹木管理的各方面知識。剛才陳淑莊議員亦已展示我們作業的方式。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至今已就多項樹木管理事宜發出指引,包括樹木風險管理、正確種植方法、正確修剪樹木方法、識別一般樹木問題、識別褐根病及工地樹木保護措施。我們亦會透過發展局的綠化網頁、研討會和工作坊等,向業界和公眾發布這些樹木管理指引和良好作業守則。

此外,如一、兩位議員提到,學術研究有助建立專業知識基礎。已定出的研究題目包括香港常見樹木的木質強韌度、香港常見導致樹木腐爛的生物媒體、選擇合適種植土壤、選擇合適的植樹品種等。樹木管理辦事處會將研究結果與樹木管理部門和業界分享。辦事處正建立一個有關塌樹和樹木折枝的資料庫,透過分析個案,了解樹木出現問題的成因,從而制訂和實施合適的改善措施,讓樹木管理部門互相借鑑經驗。

現時,樹木管理部門的確沒有一個劃一的樹木資料記錄系統。但正如議員已知悉,樹木辦現正聯同效率促進組,建立新的電子樹木管理資訊系統,讓部門有系統地紀錄個別樹木的相關資料(例如樹木品種、大小、位置、健康/結構狀況及樹木護養記錄)。該系統將於二○一二年第一季完成,供樹木管理部門將轄下樹木的資料輸入系統,以助執行日常的樹木護理工作。議員提到現時可能哪一棵樹由誰管理、處於甚麼土地也有疑惑,我會確保我們相關的資料可處理這一點。

保護古樹名木

在保護古樹名木方面,我們非常重視,畢竟古樹名木是香港寶貴的自然資產。政府的政策是優先保護《古樹名木冊》內的樹木,例如把名冊內的古樹名木四周指定為樹木保護區,避免因進行工程而影響樹木。我們會繼續物色具保育價值的樹木,不時更新《古樹名木冊》。為進一步掌握護理老樹的技巧,樹木管理辦事處會與相關機構和專家,例如在這方面掌握非常豐富經驗的志蓮淨苑保持聯繫,加強交流。幾位議員都不約而同希望政府研究訂立專門的樹木管理法例,以確保樹木得到全面及適切的保護。雖然政府當局目前的立場仍然是優先以行政措施加強對樹木的保護,而無意即時啟動立法的討論,但我會認真考慮議員要求我們開始研究這個課題的意見。但事實上,正如今早我聽到有關立法的討論,其實立法難,要落實一條法例更難,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採取各樣的行政措施,做好一定的配套,然後同時動研究的工作。

樹木風險評估

樹木管理專責小組認為保育樹木必須以顧及保障公眾安全為先,因此有需要加強樹木的風險評估工作。樹木辦於二○一○年引入新的樹木風險評估安排,樹木管理部門按照一套有系統的方法,眼識別位於人流高或車流高的地點而需要重點護養的樹木,以及可能對公眾構成危險的枯樹和有健康或結構問題的樹木,然後逐一詳細檢查,並視乎樹木狀況,採取合適的風險緩解措施,在沒有其他可行的補救方法下,部門會移除有危險的樹木,因為正如劉秀成議員說,我們必須以公眾安全為先。我們最近忍痛移除兩棵位於中區炮台里的古樹,正正是以公眾安全為先的負責任做法。

為確保樹木風險評估工作妥善進行,樹木辦為參與執行樹木風險評估職務的人員提供培訓,包括部門委聘的顧問和承辦商人員。此外,樹木辦會抽查部門人員所填寫的樹木檢查報告,以及實地抽查政府土地上的樹木,以確保部門的評估工作符合既定程序。

為提高樹木資料的透明度,以及鼓勵公眾協助監察社區內的樹木狀況,相關樹木管理部門需要把持續監察的樹木的資料上載至樹木清單,在我們的網頁內發放。另外他們亦需要經常更新這些樹木清單。我們呼籲公眾透過1823電話中心、樹木網頁的護樹報告標準表格及效率促進組最近推出的Tell me@1823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等不同渠道,報告懷疑有問題的樹木,讓有關部門會從速跟進。

樹木管理辦事處除採取措施,確保政府土地上的樹木安全之外,亦有聯絡私人業主,提醒他們有責任妥善護理其物業範圍內的樹木,以及提高其樹木風險管理意識。由於風雨季將近,樹木管理辦事處最近再次致函業主立案法團、互助委員會、分區委員會、鄉事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及非政府機構,促請他們妥善護養其物業範圍內的樹木。

加強培訓

我完全同意各位議員提出加強培訓至為重要。要培育一支專業隊伍提供優質的園境和樹木護養服務,加強培訓,是我們的重點工作。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現正聯同相關部門制訂培訓及人力發展計劃,確保有足夠的專業人員,在管理、監督和前線層面,妥善執行園境規劃和設計以及樹木管理的各方面職責。葉偉明議員的修正案提議投放資源設立專科學院,培訓綠化規劃、樹木護養和樹木風險管理的專才,其實現時本地多間大專院校和培訓機關都有提供相關課程。為持續提升業界人士的專業水平,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會與相關院校、培訓機關及持份者商討,研究制訂人力發展策略,培育人才,鼓勵新血投身園境和樹木管理工作。

與此同時,樹木辦會繼續為參與這方面工作的政府人員舉辦培訓課程,至今,參與這些培訓的人次多達8 191。此外,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會繼續與本地培訓機構聯繫,以便為業界提供更多適切的培訓。

顧問和承辦商的規管

有議員擔心,除了署內專業的知識,我們的承辦商的表現又如何?現時,政府部門除依賴自已的政府人員執行有關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方面的職責外,亦有委聘顧問和承辦商,協助園境設計、種植、植物護養、樹木風險評估等各方面的工作。政府部門作為這些服務的其中一個主要用家,可以透過恰當的合約管理安排,幫助提升業界的整體服務水平。目前,我們正檢討有意納入認可公共工程專門承造商名冊(專門做綠化工程)承辦商的資格要求。除此之外,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將會聯同相關部門,研究可行方法,例如透過訂立更清晰的服務要求、加強施工期間的監督安排,以及完善顧問和承辦商的表現管理制度,推動顧問和承辦商不斷提升其表現。議員提到可能要用扣分制,這個我們一定會考慮。

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

在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方面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因為要在香港持續發展更綠化的環境,市民的支持和參與非常重要。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和相關部門透過舉辦多元化社區參與和公眾教育活動,在本地培育愛護植物和樹木的文化。這些活動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一)提高市民大眾對於綠化和樹木管理事宜的認知,例如教導市民辨識常見的樹木問題和認識綠化的好處;

(二)透過舉辦樹木研習徑導賞團、園境設計比賽和獎項,推廣市民欣賞香港的自然景觀和市區的綠化環境;

(三)舉辦社區講座及學校講座、培訓班和展覽,設立專題綠化網頁和樹木網頁,以及推行「社區園圃計劃」;

(四)加強社區參與綠化和樹木管理工作,議員提到一些精辟的意見,例如義工隊或大使的形式,我們現時也有做,但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以及

(五)在推展綠化工程時,必須積極聽取區內人士的意見。

在二○一○年,發展局及相關部門就我剛才所述的工作舉辦超過一百五十項有關綠化和樹木管理方面的各類型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活動,參加人次多達一百四十萬。我們會繼續大力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結語

代主席女士,我會認真聆聽其他議員的發言,如有需要稍後會再作補充或回應。多謝代主席女士。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37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