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就《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的發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二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的開場發言:

主席,今次會議是虎年第一次,在此祝主席及各位議員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市區更新是發展局的重點工作,我在最近一個公開場合亦提到,在我餘下兩年多的任期,市區更新是我一個最大的挑戰,亦希望能把這工作做好。市區更新畢竟涉及社會、經濟、民生,以致近年在香港意識提高了的文物保育、本土文化等課題,因此在二○○八年七月我們啟動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時,我認為是一項要謹慎從事的工作。當時我表示大體要用兩年時間,社會上有聲音指是否有意拖延,為何要兩年來檢討策略?但現時發覺時間可能不足夠,但我仍然堅持希望於兩年,換句話說即是在二○一○年暑假完成檢討,希望在今年底有一個全新的市區重建策略。

二○○八年七月啟動的市區更新策略研究,我們先後兩次諮詢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分別是在二○○九年一月及二○○九年四月,今日是第三次諮詢。諮詢立法會是公眾參與三個階段的重要一環。

第一階段是構想階段,與市民探討究竟市區更新有甚麼重要的課題。第一階段的成果會成為第二個階段公眾參與的七個課題,在文件中亦有交代這七個主要討論的課題。

我們現正進入最後,亦是最重要的第三階段,希望與社會各界就未來市區更新工作建立一個共識。在每次提交的文件中,我們都嘗試作較詳細的交代,包括早前做了的功夫,讓各位議員有全面的了解,今日這份文件也很詳細,我在此不逐一介紹。

反之,我想跟大家分享,今次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有兩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今次公眾參與工作做得非常、非常認真,除了時間及資源上的投入,我們亦採取了很多新的手法、很多不同的媒體。慣常用的公開論壇、專題討論、巡迴展覽都有採用。另外,我們亦嘗試用網上論壇或網上討論區,在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的特設網頁內進行。事實上,過去這段日子收到二千多份的書面建議,超過一半來自網上討論,這確定了現在與市民溝通要懂得如何使用網上平台,才可得到廣泛意見。

今次的公眾參與,我們亦特別重視伙伴合作,換句話說,不是一般由政府作為單一的諮詢機構,我們邀請了其他團體作公眾參與的伙伴,共有二十三個團體透過成為我們的伙伴,合作做了一些計劃在社會上討論。有專業團體,亦有社會上的壓力團體,平日對市區重建局的工作很有意見,我們都給予他們資助,並鼓勵他們成為合作伙伴。另一個重要的伙伴合作當然是市區的區議會,我們與七個區議會合作做地區更新願景研究,由我們提供顧問資源,幫助這七個區議會,由下而上地告訴我們當區的市區更新願景,我們在一月辦了一個半日的討論會,與這七個區議會及其顧問研究地區願景。

除公眾參與工作,另一個檢討工作的特色,是我們很著重科學性的專題研究(Evidence-based)。因為制定未來的市區更新策略,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料及數據。好像文件的附件一,我們提供了早前已完成的香港及鄰近六個亞洲城市關於市區更新的研究,我們亦有五個研究現正進行,會逐一完成。

我簡單和大家介紹這五個研究,因為深信這些研究課題和各位議員平常在立法會的提問或關注都有相關性。

第一項是樓宇狀況調查(Building Condition Survey),針對在市建局行動區域內三十年樓齡舊樓的樓宇狀況調查。這調查工作的進展相當好,希望於二○一○年年底全面完成。這研究的進行不但對我們未來市區重建策略的檢討有好處,對於我們了解香港整體舊樓的狀況,從而處理舊樓問題也很重要。最近由於馬頭圍道塌樓事件,各位議員都表達了強烈的關注。

第二項研究工作是關於樓宇維修計劃的資料分析,其實這是一個整合的資料。過去聽到很多議員和區議員的意見是,政府及有關機構在樓宇維修、資助方面做了很多功夫,但好像很「散」,看不到全面及各方面的配合是怎樣,令業主和住客有時無所適從。所以這第二部分的資料分析研究是整合性的資料研究,希望將市區重建局、香港房屋協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為業主、住客提供的支援整合起來,這將有利於我們下一階段的支援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項是很創新的研究,我們不知道會否成功,這是一個經濟研究,我想葉太(葉劉淑儀)會特別感興趣。這是對市區重建局做的更新項目對當區的經濟影響評估(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這將有利於我們日後再訂定市區重建策略下的財務安排,因為如果只看一個項目的「賺與蝕」是較狹隘地看,我們想看看這重建項目會否為周區帶來經濟效益,從而於未來的財務考慮上有一個新的思維。

第四項研究是香港市區更新的成就與挑戰,這個某程度上是我們不希望所有事情均以負面的角度來看,市區重建局成立八、九年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定的成就,不過亦有很大的挑戰,這是由學者以一個比較獨立的眼光去看。

第五項是一個追蹤研究,是市建局就重建項目的追蹤調查,希望看到受市區重建影響而獲得賠償安置的居民和業主日後的情況,以吻合「以人為本」的重建工作。

正如我剛才所講,這些研究除了樓宇狀況調查會於二○一○年年底完成,而追蹤調查於二○一一年年初完成,其餘的研究會於二○一○年首季完成,應該能趕及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第三階段「建立共識」中完成。

我們現正進入市區重建策略檢討最後一個階段,即建立共識的階段,此階段會維持至今年第一季末,或可能需要稍為延長一些時間,因最近在樓宇維修方面用了發展局大量資源,因此時間會稍為拖長一點。

我簡單說說,希望議員稍後就數點初步意見提出他們的看法,看看今日是否有空間建立一定的共識。我們初步得到的意見有以下數點:第一,大體上大家認為市區更新願境,應採用由下而上的方式進行,不應純粹由上而下地決定某一區某一地點進行某一重建項目,而是按社會上達成的共識和居民對他們周邊環境的訴求,以決定市區更新的藍圖。這亦是我剛才提到為甚麼與七個區議會合作進行地區更新願景研究,但當然此由下而上的初步意見與我們往日的保密精神有一定衝突,我們要處理這問題。

第二,我們問市民對四大策略(4Rs)的意見,得出來的初步意見是希望能夠新舊共融,不可完全摒棄重建,純粹靠復修或保育,但亦不可單方面說拆卸重建,而忘記了要維持舊有城市風貌或社區網絡。但在這過程中,我們探討市建局的角色時,亦有一個初步意見,指市建局目前較單一的重建的角色,可能需要多元化一點,提過由市建局當中介人或促成者(facilitator)的角色,即按業主自願重建,而由市建局扮演中介的角色。

第三個初步意見,正如剛才所說,除了由下而上亦需以地區為本,各區由下而上各自得出市區更新的願境,相信會很不同。地區為本亦包括了不應再以項目為本,不應以單一項目來看重建及更新,應在一個較大的範圍考慮當區的各個元素,以定出更新的藍圖。

第四,在補償及安置政策方面,實在不是聽到很多聲音指現在賠償不足夠,較有共識的初步意見是指選擇不足夠,而不是賠償方案不足夠。我認為這是很理性的討論,接受諮詢的各界人士均認為可持續的市區更新,如賠償方案太高,會影響市區更新工作,但希望在現金補償以外有其他選擇。這大體上是至今為止我們聽到初步有共識的意見。

最後一個意見是關於社會影響評估及社區服務隊。這項討論在兩個階段中其實不多,反之大家覺得社區重建工作中的社工隊,即社會工作者,日後可能需分兩個角色,一是個案工作者的角色,即在收購及安置居民時,除了一般專業人士,是否要有社工以個案工作者(case worker)角色協助他們處理其他社會性的問題及要求,另一個是增權的角色(empowerment),即在地區上是否有專業社工在公義及增權方面扮演一個角色,這是我們在下一階段需研究的課題。

最後,最近在啟動建立共識的第三階段時,我聯同了督導委員會的成員,每逢周六在電台節目直接聽取市民意見,已進行了三次,本周末將進行最後一次。我們收到一些意見說我們是雙語的政府,所以稍後我們亦會在英文電台再聽取市民的意見。督導委員會各位成員除了參與這許多公眾參與活動,亦付出了很多時間與我們尋求共識,我們在去年八月十七日,已安排了督導委員會與本委員會舉行一次非常有用的聯席會議,如主席及議員認為在第三階段仍希望與督導委員直接交流,發展局樂意安排。

多謝主席。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0時26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