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曾蔭權在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的致辭摘要(附圖/短片)

以下是行政長官曾蔭權今午(六月十五日)在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的致辭摘要(譯文):

說香港因為外國傳媒的進駐而顯得更美好,並不算言過其實。香港有外國記者會,就令這說法更為有力。我們希望香港繼續發展成為區內的傳媒中心,讓新聞、思想和資訊自由流通,不受約束。事實上,新聞自由正正是香港的重要優勢,是社會各界極為珍視的特質,也是香港更具全球競爭力的要素。

香港致力保護文物,活化善用舊建築,也令香港更受人喜愛。我們現在身處的建築物,正是以上佳狀態保存下來,成為城中的創意藝術中心。

適逢外國記者會鑽禧誌慶,我想藉此機會談談應該怎樣好好保存歷史,流傳後世。

我知道有些人認為政府在這方面做得不夠。某個程度來說,以往確實做得不夠。我們過往的確沒有設法保護文物、或以創意方式善用歷史建築物。事實上,不少漂亮的建築已在五、六十年代被拆卸。

到了今天,我們可以說,在保護歷史建築方面,特區政府已帶領香港進入新階段。讓我從最近的發展開始說起。

舊天星碼頭在二零零六年年底拆卸引發一輪懷舊熱潮,各界議論紛紛,很多人對文化保育作出一番省思。

對於香港的發展模式,以及在滿足現代都市需要的同時,怎樣兼顧市民對保存歷史建築日漸殷切的期望,我和我的管治團隊都作出了深切的反思。市民熱烈表達了意見,政府自當細心聆聽,並且作出行動。

因此,我在過去兩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強調要採用「進步發展觀」,當中的要素,包括以活化歷史建築來帶動社區發展。

幾十年來,我們全速興建大廈、道路、橋樑和隧道。對當時的香港來說,這都適當不過。沒有巨額投資這些基礎建設,香港便不會是今天的國際都會。

過去,不會有很多人反對政府推展公共房屋計劃,發展新市鎮,建設整潔高效的集體運輸系統,開拓機場核心計劃。今天,我相信市民都不會質疑是否有需要在中環海港發展世界級的綜合海濱區,盡量善用西九龍文化區,在啟德闢建新型綠化社區,或者活化觀塘區等。

然而,當香港這個現代社會發展到某一階段時,市民一定會停下來問:「我們的發展是否過了頭?」、「為興建另一幢高樓大廈而?牲這麼多,是否值得?」,或者「我們應否多做一些保護歷史建築的工作?」。轉捩點在二零零六年年底和二零零七年年初出現了。這就是過去塑造未來。

現在,讓我談談「過去」的未來。

我在二零零七年發表《施政報告》名為「香港新方向」,反映了我們發展優質城市、優質生活的新取向。我們清楚聽到香港市民熱切期望政府多做保護、保存、活化和再利用歷史建築的工作。

過去18個月,得力於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和她的同事努力不懈,使我們的保育工作取得優異成績。

我們採用全面整合的新方法,當中包含了政策制定、伙伴合作、務實態度和工作熱誠。還有政府的穩固財務承擔,確保具備所需資源付諸實行,取得實質成果。

自二零零八年一月以來,我們規定所有工程項目必須強制進行文物影響評估。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二零零八年四月成立,我們更首次訂出清明確的文物保護政策。

通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我們更主動尋找嶄新方法,善用空置文物。這項計劃可讓非牟利機構申請活化再利用政府歷史建築,開辦社會企業。

這項計劃得到政府的強大財力支持,包括只向機構收取象徵式租金,或者提供一次過撥款以作大型翻新工程,以及提供非經常撥款以應付開業需求。我們已為這項計劃初步撥款港幣15億元。

首批納入計劃的建築申請反應熱烈,令人鼓舞──七幢建築物共收到114宗申請。這些建築物將會活化再利用,成為精品酒店、中國當代藝術學院、國際青年旅舍、傳統中醫藥保健中心、旅遊及中國文化中心暨博物館,以及藝術設計學院。這些項目會為建築物和鄰近社區注入新生命和活力,同時豐富我們的文化和旅遊資產。

第二批共五幢歷史建築,亦將很快推出。這批建築分別是舊大埔警署、前粉嶺裁判法院、灣仔藍屋建築群、沙田王屋村古屋和九龍城石屋。

我們的新文物保育政策,力求在保護歷史建築與尊重私有產權之間,取得平衡。政府認同有需要提供適當經濟誘因,以鼓勵私人業主保存所擁有的歷史建築。

景賢里便是一個好例子。我們通個一個非原址換地方案,把景賢里這古蹟保存下來。根據這個方案,政府把毗鄰一幅面積和發展參數相若的土地撥歸業主,而業主則須按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規定的高標準把景賢里修復,然後把全址交還政府保存和活化。修復工程第一階段已經完成,而最後階段可望在二零一零年年底前完成。我們會確保修復後的大宅可開放予市民和遊客參觀,讓他們認識這古蹟的歷史和建築特色。

另一個好例子是位於薄扶林道的私人住宅Jessville,這幢大宅屬於三級歷史建築。本月初,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由大宅業主提出的寓發展於保育的計劃。通過這項計劃,我們得以保存這幢歷史大宅,同時容許公眾入內參觀部分地方。

今年二月,專家小組聯同古蹟辦完成全港1,444幢一九五零年前落成建築物的文物價值評估,以認定具文物價值的建築。這是歷來最全面、最專業的歷史建築評估工作。

古蹟辦已把評估結果和建議評級呈交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考慮。建議評為一級至三級的歷史建築倍增,而每個級別的歷史建築數量也見增加。

古諮會即將就這些建議完成為期四個月的公眾諮詢,並盡可能在年底前確定所有評級。順帶一提,外國記者會會址也獲建議提升至一級歷史建築,也就是說,只是一步之遙,這幢大樓便會成為法定古蹟。

我們也明白,政府或有需要向歷史建築的業主提供資助。因此,我們推出計劃,為業主提供特別資助金進行維修工程。每宗申請的資助金額最近提升至100萬元。

鼓勵公眾參與對保育和再利用文物工作非常重要。我們致力舉辦教育活動,加强市民的保育意識。我鼓勵各位瀏覽網頁http://www.heritage.gov.hk/,並提出意見。

今年,我們特別以青少年和學生為對象,幫助他們多認識香港歷史,多欣賞本地文物古蹟。前天,即六月十三日,我們剛剛慶祝國家文化遺產日。當日,市民可享優惠,免費郵寄一系列由本地學生繪畫的歷史建築明信片。我手上也有一些明信片,可以送給大家。

外國記者會和毗鄰的藝穗會會址是活化再利用歷史建築的上佳例子。這裏的確位於歷史文物徑的中心,由香港公園舊三軍司令官邸一直伸延至永利街,離消閒熱點蘇豪區僅1.5公里,腳程也只會稍為長一點。

中區舊建築林立,大家可以欣賞到政府和有關業主一向致力保護的香港歷史建築──聖約翰座堂、梅夫人婦女會主樓、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香港禮賓府、馬路對面由香港聖公會進行活化計劃的會督府,還有文武廟、甘堂第和舊病理學院,以及位置高一點的堅道天主教總堂和猶太教莉亞堂,這兩建築物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項。

數年後,約18億元的舊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可望完成。相信香港賽馬會定必不負眾望,以一貫的優異水平,把這建築群活化為耀目的新地標,為本區增添活力和商機。

我們也決定保護前中央書院遺址。那裏適合改作教育、創意工業、文化和旅遊設施等多種用途,也甚有潛力與中、上環其他地點組成另一個歷史文物群。

我們會與市區重建局緊密合作,優化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的設計,凸顯那一帶的街道特色和歷史意義。

在結束之前,我想與各位分享一些兒時回憶,讓大家了解一下我所保存的歷史。

童年時,這附近就是我的後花園。我家兄弟經常與玩伴走到牛奶公司舊倉庫,看着那些孔武有力的工人沿着雲咸街斜斜的石級,把大大的冰塊一直拖運至皇后大道。我們一直渴望有機會騎上這些冰塊一直沿斜路滑下,那將會非常有趣!

先父在中區警署工作的日子,我不時在他值班時走上去看他。那時走廊的鬼古特別多,晚上父子倆又可間中觀賞那些為警務人員而設的電影。當年,荷李活道經常有功夫表演,還有相士和“講故佬”擺檔。我又愛在文武廟打乒乓球,球桌時租需一元,在當時來說絕不便宜啊!我們一家人住在當時的已婚警察宿舍,直至一九六九年我因為結婚而遷出。我在那裏居住了接近二十年。

看見今日外國記者會和藝穗會會址能夠保持一八九零年代落成時的完好外,實在感到十分欣慰。這幢建築物多年來保存得宜,大可作為本港活化再利用文物建築的典範。

正如我先前所說,香港的文物保護工作已有全新的開始。過去18個月,我們在多方面迅速行動達至市民的期望。我們推行新的文物政策、新的制度框架,讓社會大眾更清楚知道我們怎樣保護和活化歷史建築。我們撥出巨額款項落實保育政策和活化工程。我們採取行動保護殘危樓宇,活化舊建築。我們以熱誠而講求實際的態度勉力推動文物保育工作,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市民對我們的期望。香港是我家,是我長大的地方。我肩負使命,必須保護、修復和再利用本港的歷史建築,使流傳後世。

多謝各位。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6時46分

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六月十五日)出席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慶祝外國記者會成立六十周年。圖示曾蔭權於午餐會上致辭。

WEBCAST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