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出席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頒獎典禮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為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日(三月八日)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頒獎典禮的致辭全文:

廖(柏偉)教授、各位嘉賓、各位同學:

今日,我很榮幸獲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的周年頒獎典禮。首先,讓我衷心祝賀各獲獎的師生,很高興你們的努力及優異表現獲得表揚。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是本港培育專業工程師的搖籃。每年超過五百名畢業學生投身工程和相關行業,作出貢獻。作為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我和工程學院是息息相關。發展局是本屆特區政府成立的新政策局,透過土地、規劃、屋宇和工務部門的緊密結合,促進本港基建發展;新加入的文物保育工作,亦讓發展局兼負平衡發展和保育的使命。實際一點說,包括屬運輸及房屋局的路政署,我們的工程師職系編制總共是2,228名,可說是本港工程師的最大僱主。我們在去年底恢復招聘屬公務員編制的工程師,反應非常熱烈,共有2,784個申請角逐145個職位。我在此歡迎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畢業生稍後加入發展局的大家庭。

我今日嘗試從工程師的新使命、新挑戰、新思維和大家探討工程師未來對香港發展的貢獻。

完善的基建是推動本港經濟繁榮的重要動力。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以「香港新方向」為題,勾畫了本港未來的發展藍圖。政府未來將致力推動十項重大基建工程,藉此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加強與內地聯繫及提供優質城市環境,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城市的地位。

每個年代的基建發展都要配合當時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在六十年代我們的大型基建以水務工程為主,因為當時率先要解決香港食水供應的問題。及至七十及八十年代,基建則以興建新市及房屋為主,以應付日益增加的人口壓力。九十年代,為了維持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我們致力加強港口建設與及興建了以香港國際機場為中心的機場核心工程。

在這千禧世紀,香港的基建已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行政長官倡議的十大基建包涵三大方向:

第一是交通基建,包括興建伸延至港島南區的南港島線鐵路、貫通新界東北部和香港島的沙田至中環線鐵路,以及連接深圳灣口岸至香港國際機場的連接路。這些建設可以進一步拓展香港的發展空間,並大大改善本港內部交通情況,以更完善的運輸系統把社會、文化和商業活動連繫起來。

第二是跨境聯繫。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與深圳機場合作研究興建接駁香港機場的鐵路,以及與深圳共同開發毗連邊境的河套區域,以加強兩地的聯繫。

第三是優質城市環境。在西九文化區項目中,大家將可看到世界級藝術文化設施、人才和節目,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支持香港成為創意經濟和亞洲國際都會。啟德發展計劃則包括興建新郵輪碼頭、休憩和體育設施,供市民享用。此外,政府會從速策劃新發展區,以提供土地作住屋、就業、高增值及無污染工業等用途,希望紓緩已發展區的壓力,以及應付人口增長帶來的土地需求。

除了大型基建工程外,政府正積極開展各項改善城市生活環境的地區工程,如復修和更新水管、覆蓋明渠、維修斜坡、舖設單車徑、綠化城市等。大家不要小看這些項目,在未來五至十年,這些項目的總值合共超過二百億元。這些地區工程,除了更能直接回應市民對環境改善的訴求外,亦能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行政長官在去年十月的施政報告中闡述了「進步發展觀」,表明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兼顧可持續性和對環境及文物的重現。因此,我們不能以發展壓倒一切,事事以發展為先。

回應市民對環保的訴求,作為工程師,必須充分考慮如何平衡工程建設及環境保護的需要,盡量避免工程破壞自然環境及影響市民生活質素。

塱原支線鐵路工程就是一個好例子。在策劃塱原濕地的鐵路路段時,工程師為保護這片極具生態價值的濕地,將原有高架橋的設計更改為隧道的設計,縱使新的設計會增加工程的複雜程度及延長施工時間,但卻能充分顧及保育濕地的重要性。

另外,政府正積極推廣綠化,以改善香港的環境。在過去十年,我們在香港各處共種植了約一億棵植物,包括樹木、灌木和時花。我們亦剛剛完成了多個市區的綠化總綱圖,更會將制定綠化總綱圖的工作擴展至其他地區。在進行鞏固斜坡工程時,我們盡量在斜坡表面種植植物。新建的道路隔音屏障,亦會採用嵌有植物或花糟的綠化設計。這些綠化工程和嶄新的技術,有賴工程人員的心血和努力,不斷研發和應用先進科技及環保設計,為創造一個綠色香港,作出貢獻。

在文物保育方面,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承諾我們會全力推動這方面的工作,發展局已開展一系列務實、具創意,以及重視與非政府機構建立伙伴合作關係的措施。

發展局轄下的工務科去年底發出一份有關「為新建基本工程項目進行文物影響評估」的技術通告,要求所有相關策局及部門,為所有新的公共工程項目在最初階段進行文物影響評估的詳細研究,以避免歷史遺址或建築受到影響,並透過推行恰當的紓解措施,把無法避免的干擾減至最低。這個是繼二○○六年我們推出了要求各部門為某些工程項目進行空氣流動評估後,另一重要「防患於未然」的措施,確保在工程項目的最早期,已可充份考慮這些環境因素,和消除市民的疑慮。

近年政府在發展基建項目時,例如中區填海第三期、中環灣仔繞道、啟德發展計劃、屯門公路改善工程等,均引起較大爭議甚至司法覆核,這提醒我們在施政方面要更貼近民情民意,平衡各界的意見和訴求。

故此,我們會在工程項目初期便讓公眾參與,廣納民意,盡早就工程項目的目的、範圍、影響及時間表,爭取更多社會人士的共識。就大型或複雜的工程項目而言,一個有系統而完備的公眾參與計劃,是建立共識的基礎,對於工程項目的順利推展,至為重要。

要有效推行公眾參與,敏銳的政治觸覺、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謙虛的專業態度是不可或缺的。今日對工程師的要求,已非單一的技術層面。工程人員都要勇於接受批評,重視社會的意見和訴求,善於回答市民的疑問。由於立法會和區議會是政府和市民的一個極重要溝通橋樑,我們會諮詢各議會的意見,與他們緊密聯繫,一起商討政策和計劃的方向;我們會不時舉行記者招待會、發放新聞稿、甚至製作電視、電台宣傳片段和報章廣告等,把新的、正確的信息廣泛地傳送給市民。

我深信上述的挑戰和要求對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的畢業生來說是早有準備。多年來,學院不但為學生提供工程學的專科知識,亦同時強調通識教育和多元才能的訓練,為香港培訓具有文化識見和與時並進的畢業生。

發展局亦致力為建造業培訓專業人才。政府每年都透過「專業培訓計劃」聘請百多名建造業相關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優質及有系統的專業培訓。此外,發展局亦推行大學畢業見習生調派訓練計劃,安排見習生前往內地城市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完成培訓的見習生均表示,培訓安排擴闊了他們的視野和加深他們對內地有關專業制度、標準和法規等的認識,對他們日後的專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我寄望香港的工程師能為國家作出貢獻。中國「十一五」規劃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並提出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作為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在國家的發展上,擔當獨特和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們的發展方向,是要深化香港的優勢。我們應具備宏觀及前瞻性的眼光,以整個華南或珠三角為一個基礎作出規劃。政府推展的一系列跨境基建項目,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路向,也希望香港能抓緊「十一五」規劃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投資和業務機會。  

香港的工程界在各大學和專業團體的領導下,定會把握時機,例如就技術改造、能源、交通、資訊及基礎設施方面,與內地工程界多作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並憑你們擁有的國際視野及專業才能,緊密的伙伴關係,配合祖國的發展方向,為國家及香港作出更大貢獻。

多謝各位。

二○○八年三月八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0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