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馬紹祥今日(四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致辭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

我非常感謝各位議員就土地供應、「招標妥」、工務工程開支及東江水等提出的寶貴意見。我在此作綜合回應。

整體土地供應

今屆特區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毋庸置疑。過去幾年我們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持續及穩定地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務求全方位應付香港在房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需要,並為未來建立土地儲備。政府各部門經過多番努力,現時預計各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項目可提供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

短中期方面,透過更改土地用途和提升發展密度,例如土地用途檢討物色的210多幅房屋用地、啟德發展區、市區重建等,共可提供超過38萬個單位。中長期方面,各個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加上正在規劃的潛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可提供超過22萬個住宅單位。

長遠而言,《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建議的兩個策略增長區,即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可滿足預計的長遠土地需求,亦能提高香港的整體發展容量,讓我們有彈性提升宜居度和改善生活空間。

私人房屋土地供應

賣地方面,二○一六至一七年度,政府推售21幅住宅用地,共可提供約14 500個單位。這是自二○一○至一一年度政府恢復主動賣地以來,政府推售住宅用地可興建單位數量最多的年度。計及其他來源,二○一六至一七年度整體私人房屋土地供應估計可供興建約19 780個單位,超出該年度18 000個單位的供應目標約百分之十。政府已連續三年超過年度目標。二○一七至一八年度私人房屋土地供應目標是提供可供興建約18 000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

我們注意到多位議員對樓市及樓價十分關注,例如柯創盛議員就賣地安排提出意見、葉劉淑儀議員建議透過賣地條款施加限制。政府會繼續按季預先公布出售土地計劃,為市場提供具透明度及確定性的土地供應。我們會密切留意市場發展,靈活應對市場情況的轉變。

棕地

有議員表示政府發展棕地的工作滯後,我並不同意。善用棕地一直是政府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的主要方向之一。現正推展的洪水橋、元朗南、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項目,便涵蓋了約340公頃棕地。《香港2030+》擬議的新界北策略增長區會另外涵蓋約200公頃棕地。

發展棕地自然需要考慮如何處理棕地作業的問題。易志明議員關注棕地作業何去何從,可以理解。土木工程拓展署正以洪水橋為試點,積極研究將部分棕地作業遷入多層樓宇的可行性,希望為這些工業活動提供運作空間之時,更可地盡其用。

與此同時,規劃署會於今年就新界棕地分布、使用及作業現況展開全面調查,有助制訂一套全面的棕地政策大綱,探討棕地問題及政策路向。我們會在適當時候就建議的棕地政策大綱諮詢立法會及公眾。

增加經濟用地

房屋土地供應固然重要,但我很同意張宇人、李慧琼、易志明、周浩鼎、黃定光、邵家臻議員的意見,政府同時要繼續增加經濟用地的供應。發展局會繼續配合運輸及房屋局的政策,在不同地點物色合適物流用地,包括在屯門西已預留的兩幅共約10公頃的用地、洪水橋新發展區已預留的37公頃用地、屯門第40及46區、新界北,以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上蓋發展。

我們亦會繼續將部分位於商業中心區的政府辦公室搬遷到其他區域,及將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和政府物業改為商業用途,並繼續積極推展九龍東作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及啟德發展區等發展,務求持續供應經濟用地和相關硬件配套。中長期方面,各個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項目,預計可提供逾860萬平方米工商業樓面。

「招標妥」

接着我想談談樓宇維修的問題。有不少議員都關注到私人樓宇的業主在維修和保養其物業時所遇到的困難。儘管私人樓宇的維修和保養是業主的責任,但政府亦了解未必所有業主都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或因偶有所聞的圍標新聞而對大廈維修卻步。

財政司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預留三億元讓私人樓宇業主,以極優惠的費用,參加由市建局負責管理的「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計劃。現時「招標妥」的收費由25,000元至160,000元不等。政府建議的三億元撥款能大幅降低「招標妥」計劃的費用至1,250元至80,000元。我們預期撥款可惠及約4 500幢樓宇。政府亦期望計劃能讓樓宇維修市場能訂出最佳作業方式,減少圍標集團干擾樓宇維修市場的空間。政府現正與市建局商討細節,目標是在本年度第三季實行優惠費用。回應一些議員的關注,政府及市建局會加強宣傳工作,包括通過電視、電台播放宣傳片及聲帶、巡迴展覽、為業主立案法團及區議會進行簡介會等。希望各位議員亦可在地區鼓勵有需要的業主組織參加「招標妥」計劃。

基本工程投資

接下來我會講述基本工程投資。政府一直維持適度及有序的基本工程投資,以改善市民生活、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及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部分議員認為政府投放過多資源於基本工程計劃,這是不正確和極之危險的想法。回顧過去30年,基本工程計劃的開支佔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長期平均值大致維持在百分之三點四。在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科網熱爆破和及後的沙士疫情的幾年間,該比例長時期維持在較低水平,至二○○五年只略高於百分之二的水平。直至在二○○七至○八年間,我們開始推展大型基建工程項目,基本工程開支才逐步上升至二○一六至一七年度的約850億元,即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點四。由此可見,現時基本工程開支的比例只是處於平均水平,我們仍需要在基本工程計劃上努力,為社會多作建設,以彌補過往落後的發展步伐。

另外,本港的公、私營總工程量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亦是自二○○七至○八年間才逐步從低位回升,而過去20年的平均值約為百分之八,相比其他鄰近先進經濟體系,例如新加坡的約百分之十和日本的約百分之十一,本港建造工程投資的比例仍屬較低水平。國際不同經濟體競爭激烈,不進則退,只有繼續推動基建發展才能保持香港長遠的競爭力。

我亦希望澄清基建項目不是「大白象」工程。政府為了回應社會大眾對公共設施殷切的需求,每年提交立法會審議的工程項目,涵蓋土地及房屋供應、醫療、環保、交通運輸、學校及文康社區設施等各方面,均與民生息息相關,每一項都有其迫切性及社會和經濟效益。在申請撥款前,亦已充分諮詢公眾意見,並獲得社會普遍支持。

加強控制工程成本

我們亦理解市民和議員的關注,即香港的建造成本上漲,以及過去幾年某些基建工程出現超支的情況。有見及此,發展局已於去年六月成立了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專責推行成本管理,領導和協調各政策局和工務部門控制工程的成本,和加強項目管理的能力,確保公帑運用得宜。在這方面,我們已取得初步成效。

未來數年,我們仍會繼續投放資源在值得投資的工程項目上,基本工程的開支將會維持在800億元以上的水平。

立法會「拉布」行動影響基本工程計劃推展

近年基本工程計劃的推展,經常受立法會「拉布」行動的影響,變得舉步維艱。在今年三月,我們一度經歷史無前例的八個月內全無新工程項目獲批撥款的情況,造成建造量不必要的大起大跌,令到工人「一時飽死,一時餓死」。「拉布」對建造業以至社會造成不利影響,不但令項目無法早日落實讓巿民受惠,亦窒礙香港的社會發展和削弱香港的競爭力,還會對數十萬的從業員和其家人的生計造成嚴重打擊。工程量劇減的情況,也嚴重影響工人培訓和吸引新人入行的成效。「拉布」確實是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期望議員能夠為市民福祉着想,在本立法年度餘下的會期,加快審議撥款申請,讓工程項目得以早日開展。

東江水

接着我想說說東江水供港事宜。現時東江水供水協議採用「統包總額」方式。在這方式下,香港實質是向廣東省購買一個水權,保證香港在遇上百年一遇的旱情下仍然有足夠的食水供應。事實上,在二○一一年香港的降雨量比正常低百分之四十。當年,我們需要輸入的東江水量為8.18億立方米,非常接近協議內訂明的年供水上限8.2億立方米,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在以往訂立東江水供水協議時,我們亦曾考慮並與粵方商討採用「按量付費」方式購買東江水。粵方表示因為「按量付費」方式不會訂明一個明確的每年供水量,基於現時多個沿江城市對有限的東江水資源有殷切需求,粵方會將預留給香港的水量配額分給省內其他城市。當香港遇上極旱的氣候時,粵方和省內各城市也會同樣面對極旱的情況,而東江水的供應會變得極為緊張,粵方將難以保證香港可獲所需的供水量。

有關調整水價方面,我們一直參照(一)人民幣兌港幣匯率;(二)粵港兩地的物價指數;及(三)營運成本的變化,作為調整東江水價的基礎。根據此機制,東江水水價可加亦可減。事實上粵港雙方亦曾於二○○六年同意在前述基礎下下調東江水水價。若撇除人民幣兌港幣匯率變動的因素,過去十年東江水的價格平均每年只上升百分之三點七,與粵港兩地的物價指數的平均年變動相若。

我們在今年二月已展開未來三年供水協議的商討工作。我們會在商討過程中反映議員的意見,也會極力爭取最好的協議。

最後,我懇請各位議員以整體社會利益為重,支持盡早通過《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令這些措施可以早日落實。主席,我謹此陳辭。

2017年4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50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