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合作完成治理深圳河工程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博士表示,深圳河三期工程順利完成,標誌着港深政府多年來的努力及合作成果。

她說:「今年亦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可謂雙喜臨門。這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對所有香港市民,別具意義和紀念價值。」

廖秀冬今日(四月二十四日)主持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港深聯合治理深圳河三期工程完工典禮時指出,第三期工程是整個治理深圳河工程中最為複雜、施工技術難度最高、影響跨境設施最多的一期工程。

深圳河第三期工程除了整治四公里的河道外,還重建了幾個重要的跨境設施,分別是羅湖鐵路橋、羅湖人行老橋、文錦渡車行橋、和兩條東江水管。這些跨境設施都是港深兩地交往的重要建設,在重建期間要保證它們的正常運行。

她說:「以羅湖鐵路橋為例,它是香港通往內地的唯一鐵路線,客運和貨運兼備。在重建這條橋時,我們採用了臨時橋的方案,以確保鐵路的正常運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實在有賴同事們日以繼夜的努力,沒有一班火車因為我們的重建工程而誤點。」

廖秀冬指出,治理深圳河的重要性,除了防洪之外,亦對港深兩地的環境、運輸及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她說:「治理後的深圳河,兩岸河堤整齊,水體較深、工程兼顧生態和環境,比原來雜亂的河道環境,都有着明顯的改善。」

她續說:「我希望這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繼續維持,使兩地人民受益。完成治理深圳河工程,可使兩地交通運輸不會再因水淹問題而需要中斷,基礎建設得以穩步進行,為港深兩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廖秀冬又指今年是港深合作基礎建設項目的豐收年。除了完成治理深圳河外,跨境運輸基建方面,港深政府合作的深港西部通道,上水至落馬洲鐵路支線,均計劃在今年年中啟用,使港深兩地的交往更為方便和頻繁。

渠務署署長黃志强在完工典禮上說,治理深圳河工程計劃分為三期進行,主要採取了裁彎取直、擴闊和挖深等方法,治理了一段長約十八公里的河段,完成後的河段載洪能力提升至五十年一遇的標準。

黃志强指出,治理深圳河第一、二期工程自二○○○年竣工以來,羅湖下游的河道整治已經完成,發揮高度的防洪效益,近年的暴雨在港深兩地都未有引發嚴重水淹,大大地改善兩岸居民的生活。現在第三期工程完成,配合港方平原河整治工程的完成,打鼓嶺的水淹問題也得到解決。深圳水庫排洪亦不會引起水淹問題。

他說:「以往每逢暴雨,深圳河兩岸水淹及腰的情況將會成為歷史。」

深圳河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分界河,也是兩地多條河流的排放出口。由於這些河流集水區的區域性水浸問題,要減輕新界北部和東北部以及深圳的水浸威脅,需要全面整治深圳河後才能紓緩。兩地政府因而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了港深聯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組專責推行這項工程。

治理深圳河第一期工程是拉直落馬洲河曲及料壆河曲,第二期工程把料壆河曲至河口的餘下段落擴闊和挖深,工程費用共達十一億元,分別在一九九七年四月及二○○○年六月竣工。

第三期工程是把料壆河曲上游至平原河滙流處的段落擴闊和挖深,於二○○一年十二月動工,費用達五億六千萬元,由港深兩地政府共同分擔。

黃志强感謝各個有份參與規劃、設計及建造的單位,以及港深雙方政府部門的人員,過去十多年的努力及通力合作、以及深圳和香港各個邊境部門的配合,使工程能夠順利完成。

出席今日典禮的其他主禮嘉賓包括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呂銳鋒、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玉堂、深圳市水務局局長蔣尊玉、深圳市環境保護局局長郭雨蓉、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麥齊光,以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副秘書長(工務)王榮珍。



2007年4月24日(星期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