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採用新模式加快市區重建步伐

  政府將在市區重建計劃中採取「以人為本」的模式,受市區重建影響人士的權益將獲得保障。

  當局會向測量師發出指引,讓他們在評估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的物業價值時有清晰準則,避免重建時經常發生的補償分歧。

  署理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劉勵超今日(星期三)在立法會《市區重建局條例草案》動議辯論中致辭,作上述表示。

  劉勵超指出,政府在公眾諮詢期中接到補償安排的不同意見。有關諮詢於十月二十二日展開,將於十二月底結束。

  他說:「在公眾諮詢中,有人認為業主應獲發一筆津貼足以讓他們購置同區內約五年樓齡的單位,但亦有人認為現時的『十年單位』原則已是相當合理。」

  「我們樂意聽取各界就補償問題所發表的其他意見,並已開始檢討研究設立特惠津貼的上訴渠道。」

  劉勵超感謝議員支持條例草案中加快市區重建步伐的建議,指出新重建模式十分逼切。

  他說:「過往沿用的市區重建模式,比較重以新建築物來取代舊建築物,但面對目前市區老化的速度,這方法已不合時宜。」

  為了全面重建舊區,《市區重建局條例草案》建議三管齊下:就是重新發展殘破的樓宇、修葺缺乏保養的樓房,以及保存具有歷史、文化或建築特色的建築物。

  他說:「我們會在明年公布一套法定的預防性樓宇維修計劃建議,諮詢公眾意見。」

  「根據新的安排,屋宇署會進行初步的技術性勘察,並要求有問題樓宇的業主進行保養維修。」

  「我們亦會對條例草案作出修訂,把保存有歷史、文化或建築特色的建築物清楚列為市建局的宗旨之一。」

  劉勵超說︰「我們提出的市區重建計劃,旨在締造一個『三贏』的局面:無論是租戶,業主或整體社區,皆可從中受惠。」

  規劃環境地政局和規劃署人員出席了超過二十個不同形式及規模的諮詢會,搜集社區組織、地產界、專業團體和市民的意見,至今收到四十多份書面意見。

  當局會在下星期把一份市區重建策略研究的行政摘要上載互聯網,市民可在互聯網閱覽該摘要,並向規劃環境地政局或規劃署提交意見。

  劉勵超續說,當局會在明年初把《市區重建局條例草案》正式提交立法會審議,若條例獲得通過,會在明年年中成立臨時市建局,以籌備在年底成立市建局。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星期三)

4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