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回應有關填海與填料問題

  就傳媒有關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與填料問題的報道,發展局發言人今日(十月十一日)回應如下:
   
  「政府估算,交椅洲人工島1 000公頃填海所需的填料,約為2億5 000萬至3億公噸。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估算,並非報道所指最新的評估。而整項工程,當中一半的填海物料,即約1億2 500萬至1億5 000萬公噸,為由建築工程產生的惰性建築廢料(公眾填料),其餘主要為機製砂,而非傳媒報道的海沙。
   
  香港平均每年產生約1 500萬公噸公眾填料,10至15年可產生約1億5 000萬至2億3 000萬公噸。政府會盡量物盡其用,優先採用作填海物料。至於其餘部分主要使用的機製砂,為採石場的副產品,生產量可以按需求而調節,內地珠三角一帶有不少採石場可提供供應。
   
  填海物料不一定要依賴海沙。近年,香港同時進行兩項大型填海工程,分別為東涌東填海工程和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填海工程,總面積接近800公頃,工程進度理想。東涌東填海工程的填料全是公眾填料和機製砂(公眾填料佔75%;機製砂佔25%),而三跑道系統填海工程亦超過一半填料為機製砂(機製砂佔60%;公眾填料佔20%;海沙只佔20%)。
   
  《施政報告》提到啓動龍鼓灘近岸填海及重新規劃屯門西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以及研究馬料水填海,我們相信即使加上這些填海工程,透過適當的安排,填料問題並不會影響工程的推進。
   
  現時,政府在屯門第38區及將軍澳第137區設立了兩個臨時公眾填料庫,儲存本地各種工程產生的可重用建築廢物,總容量約為2 000萬公噸。本地的填海計劃不但可使用公眾填料庫儲存的填料填海,更可以大量吸納本地工程產生的可重用建築廢物,幫助資源循環,亦減輕公眾填料庫漸趨飽和的壓力。
   
  政府今年六月已委聘顧問,為交椅洲人工島進行詳細規劃及工程研究,當中包括探討有關填料供應事宜。
   
  另外,有傳媒報道指政府會研究在交椅洲人工島引入輕工業用地。我們強調,一直以來,政府計劃在交椅洲人工島打造媲美中環的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並非以發展輕工業為方向。」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4時21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