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發展與保育

近年,政府推出多項政策以支持香港的創科業,其中一項是在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河套地區的基建工程由發展局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負責。早前,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與政治助理馮英倫,聯同兩位參加「與香港同行」計劃的中學生,前往河套地區,聽取土拓署同事簡介工程的進展,以及了解在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育自然環境。

河套地區前期工程於去年6月展開,預計在2021年或以前提供首批土地,以發展創科園第一期的樓宇與相關設施。前期工程主要包括在河套地區內建立生態區;建造一條往來河套地區的臨時通道;以及沿落馬洲路建造臨時隔音屏障等。

平衡發展與保育

參觀當天,大家一邊聽取土拓署同事簡介河套地區發展規劃,一邊俯瞰河套地區。前期工程正全速推展首批土地的處理工作。土拓署西拓展處總工程師廖子君介紹工程其中一大特色,是要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為了減少河套地區的發展在施工和運作階段對生態的影響,土拓署實施一系列生態緩解措施,包括在前期工程中建立一個生態區(見圖)。

建立12.8公頃生態區

在87公頃河套地區的東南面,生態區佔地約12.8公頃,以保存或補償具保育價值的生境,例如河套地區內的蘆葦叢、現有的雀鳥飛行走廊等,並與舊深圳河河曲及魚塘融合相連,形成連貫濕地,充分發揮生態區的功能和價值。

吸引動物棲息繁衍

生態區分成4個蘆葦沼澤區及1個淡水沼澤區,沼澤區內主要種植蘆葦及一些水生植物,其堤基斜坡則種植原生植物,以保存現有生態。淡水沼澤區將設有小島,提供多元化生境,希望能吸引動物棲息和繁殖,包括雀鳥、歐亞水獺等。

另外,生態區除了具保育功能外,它在大雨時亦能發揮蓄洪作用,可以把收集到的雨水儲存,以暫緩發展後的河套地區所產生的高峰徑流,以及減低對舊深圳河河曲和下游雨水排放系統的影響。

工程具多項挑戰

談及工程的挑戰時,廖子君表示,前期工程有頗多挑戰,例如在雨季施工比較困難,但為了減低工程對雀鳥的影響,工程團隊在候鳥來港過冬的非雨季季節(即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期間),會暫停沿舊深圳河河曲的工程;相反雨季來臨時,工程團隊就要加緊施工。另外,由於河套地區缺乏對外的通道,在工料和器械運輸上都有一定的挑戰。工程人員要在前期工程,建造往來河套地區的臨時通道,包括一條長約60米橫跨舊深圳河河曲的臨時行車橋等。

前期工程進度理想

目前,前期工程進度理想,向2021年或以前提供首批土地的目標穩步邁進。在此,我特別感謝工程團隊的專業精神和努力,在發展創科園的同時,保育河套地區及周邊的濕地及綠地,以維護自然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請按上圖觀看影片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左三)與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馮英倫(左二),帶同兩位參加「與香港同行」計劃的中學生郭同學(右四)及林同學(右五)參觀落馬洲河套地區。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左三)與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馮英倫(左二),帶同兩位參加「與香港同行」計劃的中學生郭同學(右四)及林同學(右五)參觀落馬洲河套地區。
土拓署西拓展處總工程師廖子君表示,河套地區工程其中一大特色,是要在發展與保育間取得平衡。
土拓署西拓展處總工程師廖子君表示,河套地區工程其中一大特色,是要在發展與保育間取得平衡。
落馬洲河套地區前期工程正全速推展,向2021年或以前提供首批土地的目標穩步邁進。
落馬洲河套地區前期工程正全速推展,向2021年或以前提供首批土地的目標穩步邁進。
在佔地87公頃河套地區的東南面,建立面積約12.8公頃的生態區,以保存或補償具保育價值的生境。
在佔地87公頃河套地區的東南面,建立面積約12.8公頃的生態區,以保存或補償具保育價值的生境。
河套地區內的蘆葦叢、現有的雀鳥飛行走廊等將成為生態區的生境特色。
河套地區內的蘆葦叢、現有的雀鳥飛行走廊等將成為生態區的生境特色。
生態區分成4個蘆葦沼澤區及1個淡水沼澤區。淡水沼澤區將設有小島,提供多元化生境,希望能吸引動物棲息和繁殖,包括雀鳥、歐亞水獺等。
生態區分成4個蘆葦沼澤區及1個淡水沼澤區。淡水沼澤區將設有小島,提供多元化生境,希望能吸引動物棲息和繁殖,包括雀鳥、歐亞水獺等。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左六)特別感謝工程團隊的專業精神和努力,在發展創科園的同時,保育河套地區及周邊的濕地及綠地,以維護自然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左六)特別感謝工程團隊的專業精神和努力,在發展創科園的同時,保育河套地區及周邊的濕地及綠地,以維護自然生態及生物多樣性。

2019年8月11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