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競爭 確保供應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之際,面對樓價飈升,這與之前幾年住宅供求嚴重失衡有關。

自2003年起政府停止主動賣地後,由2004/05年至2009/10年的6個年度,政府透過勾地機制出售了30幅可作住宅發展的政府土地,按土地出售時估算合共可供興建約17 000個單位。由2008年至2013年的6年期間,私人住宅單位的落成量平均每年僅得約9 500個。

為了讓樓市健康發展,協助市民置業安居,房屋土地供應成為本屆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但覓地建屋需時,政府必須同時從需求和供應方面入手應對樓市。自去年2月「雙辣招」推出後,樓價開始逐步平穩,至最近還出現回調跡象,但房屋供應短缺問題始終仍未解決。

兩年多售59地供建近1.9萬單位
今屆政府上任後大力增加土地供應,並於去年宣布取消實行了超過10年的勾地機制,賣地計劃改為全面由政府主導。自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底的26個月間,政府通過招標售出了59幅住宅用地,按土地出售時估算合共可供興建近1萬9千個單位。這數字尚未包括港鐵沿線物業發展和市建局重建項目,亦未包括私人業權土地的發展或重建項目。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截至今年5月底的估計,在未來3至4年間,市場可以提供的私人住宅單位約有7萬2千個。從上述兩組數字可見,未來的房屋供應與過去7年有很大分別,以及政府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決心。

社會上有部分人擔心香港的私人住宅市場會否繼續由幾家大型發展商所壟斷,因而喪失競爭,即使政府加大賣地力度,單位也未必能及時供應市場。就此,政府近年採取了一些措施,讓我提供一些統計數字,供大家參考。

市場參與者眾
首先,就出售政府土地方面,過去兩年,我們推出了很多中小型用地,讓規模較小的發展商較容易進場參加競投。過去兩年政府售出的59幅住宅用地,其中近半面積大約或少於半公頃(5千平方米)。而59幅地中,按標書顯示的母公司資料統計,只有9幅由坊間所謂四大發展商的其中三家投得,可供興建3 800多個單位。另44幅土地由其他30多家發展商單獨或合作投得,可供興建約12 000多個單位。餘下的6幅土地,來自內地的發展商投得3幅,可供興建近2 100個單位;另3幅則由基金投得,可供興建400多個單位。

另外,從投得土地的幅數去分析,除了兩家發展商各投得(包括與其他公司合作競投)7幅土地,一家投得5幅,另兩家財團組合分別投得3幅外,其他絕大部分都只投得一幅土地(逾30家)。由此可見,最近兩年的政府賣地,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分額亦相當分散。加上賣地條款又限定了發展商在投得土地後若干年內須落成有關單位,而政府又繼續著力增加土地供應,住宅市場的競爭未來估計將會大為提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這59幅土地可建住宅單位的種類去看,這兩年售出的土地可供興建的單位預計將以中小型單位為主。

全力覓地 持續穩定供應
我們會繼續努力覓地和開發新土地,確保土地供應可以持續和穩定,並致力促進市場競爭,多建適合一般市民置業安居的中小型單位。希望社會和地區人士明白大局,支持我們增加土地供應的各項工作,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 

2014年6月29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