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去瞓天橋底?

特區政府覓地建屋,過程雖不容易,但亦不會為求達標,忽略所覓建屋土地是否合適及實際可行?正如我上周在「局長隨筆」中舉例提到,在改劃「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時,我們都會考慮一系列的相關因素,務求不會為社區帶來負面的影響。

最近有團體向政府獻計,倡議在天橋底興建臨時房屋,以紓緩居住環境比較惡劣人士的住屋需求,又或在橋底興建青年旅舍或文化藝術表演場地,以求盡量善用空置空間。有關建議拋出後,坊間有很多的討論,有人更臚列外國如何善用天橋底的例子,供政府考慮。例如在人口稠密的日本東京,鐵路橋底被利用作餐室、商店等。

我們歡迎任何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就土地及房屋供應方面提供意見,即使是獨特或別具創意的,我們也會持開放的態度虛心聆聽,亦樂意與不同團體保持溝通。

一直以來,我們是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列明的考慮因素,即土地用途、結構、消防安全、交通、環境及景觀等各方面來規劃土地的使用。就如何善用天橋底的空置空間,我們亦是根據同一準則。但該準則所列的是一般考慮因素與指引,我們仍須視乎每一宗申請當中的個別情況和環境而再作決定。

現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清楚列明了一些不可接受的天橋底用途,主要是一些涉及潛在火警危險的用途、或空氣質素及/或噪音會對長時間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影響的用途、以及會產生過多車輛/行人活動及/或會影響直達交通的用途等。具體例子有熟食檔、設有住宿/日間護理服務的社區/兒童/青少年/老人中心、住宅用途或超級市場等。當然,我們會不時檢討《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內容,以切合社會和規劃的改變。

最近坊間談得最多的善用天橋底例子,就是「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旁邊的一個項目-「反轉天橋底一號場」。該場地佔地約3,400平方米,今年1月20日起開放予公眾使用,場地提供基本設施包括舞臺、後台室、燈光、洗手間等,加上場地設計使用簡約風格,並環繞工業傳统為主題,可以彈性容納不同類型社區藝術家使用。

由上可見,這個項目本身就是重新釋放被圍封的都市空間。我們因應公眾的意見,營造出一個市民可暢意蹓躂、閒坐和輕鬆使用的公共空間。同時,非牟利的藝術文化團體和政府部門也歡迎使用該場地,進行文化藝術表演、展覽及其他可推廣九龍東新形象的社區活動。

一月至今,已有數項大型活動在商討中。目前已落實的有在5月舉行的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2013年回應展覽,以及稍後舉行的2013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

除了九龍東「反轉天橋底一號場」外,大家在銅鑼灣鬧市中,應早已看見善用天橋底空間的例子,就是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設於銅鑼灣堅拿道天橋底的總部。該座橋底總部的設計,一洗過往橋底予人烏煙瘴氣的印象。此外,在銅鑼灣摩頓台的天橋底,有非政府機構設立辦事處,為市民提供服務。而在中環纜車徑橋底,便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辦事處。

目前正在進行的善用天橋底項目,有香港建築中心向政府提出的申請,在上環「無限極廣場」對開的干諾道中天橋底興建其總部,供日後作展覽建築師設計和舉辦講座用途等。去年4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批准有關的規劃,地政總署亦正在審批該申請,相信日後該中心落成後,又是一個善用天橋底空置空間的好例子。

2013年2月24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