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海濱新一頁

今早維港一片喧鬧,氣氛熱烈,逾千名健兒參加復辦了三年的維港渡海泳賽事,吸引了不少人在海濱兩岸觀賽。維港這片屬於市民的海港,是香港重要的世界級公共資產,早前在「局長隨筆」中,我曾為大家介紹我們近年在美化維港海濱的一些成果。剛過的周五,「海濱事務委員會」主辦了一個題為「釋放海濱潛能」的研討會,與會者分享海濱發展的成功經驗,亦一同展望我們未來的海濱發展。

當天的研討會,邀請了來自奧克蘭、悉尼、新加坡和溫哥華的海濱專家,細談如何利用舉辦國際盛事的機遇,促進海濱的活化、發展和長遠規劃;另又從規劃、實踐、管理及市場推廣等角度,去看新加坡濱海灣及悉尼達令港和岩石區的發展經驗。研討會吸引了幾百人參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致辭中指出,維港不只促進了香港的經濟繁榮,也是我們城市的資產、具活力的生活方式。我向與會者重申,政府對建設一個充滿活力、供市民共享的美麗海濱的承擔。

我在研討會上宣布發展局與「海濱事務委員會」聯手,就建議成立專責和法定的「海濱管理局」,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海濱事務委員會」於研討會後亦召開記者會,詳述「海濱管理局」的構思。正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所說,政府歡迎成立「海濱管理局」的建議,如果有關建議得到社會廣泛支持,政府會開展立法工作,並在財政上配合。我們希望藉著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大家對是否成立「海濱管理局」的意見,以及若果成立,大家對它的職能、架構有甚麼初步的看法。

其實,過去近十年「與民共議」的經驗顯示,優化海濱的工作,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承擔外,市民、不同持分者和專業團體的參與至關重要。政府於2004年宣布在完成配合中環灣仔繞道的填海後,將不會在維港兩岸再填海;同年成立了「共建維港委員會」,展開了官民合作共建海濱的一頁。

經過政府、前「共建維港委員會」和其後繼者「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多年努力,我們已建立了規劃和發展海濱的良好機制。前「共建維港委員會」制定的《海港規劃原則》和《海港規劃指引》,是規劃及發展海濱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海濱事務委員會」則就海濱地帶及設施的願景、規劃、城市設計、發展、管理和營運方面,繼續扮演倡導、監察和提供意見的角色;促進和鼓勵公私營機構在海濱發展事宜的合作;以及監察不同優化海濱項目的進度。「海濱事務委員會」自2010年成立至今,已就超過80個公營和私營的發展計劃提供意見。

不過,我們瞭解到傳統的由政府建造及營運的模式,未必能夠創造出更有活力和多元化的海濱。同時,參考海外一些擁有優美海濱的城市的經驗,亦使我們逐漸明白到由專責機構透過「地方營造」(place-making)的方式來規劃、設計和營運特定海濱用地,可能會較現有模式更能實現我們的願景。

過去數年,前「共建維港委員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曾就一些海外管理海濱的模式,以及本地公營機構的運作經驗進行研究,認為成立一個有願景、有目標、能夠將倡導和行動兩個角色合而為一的專責和法定的管理局,以全面綜合的方式,和具創意和創新的思維,去發展和管理海濱,是一個可行的運作模式。如果公眾認同成立管理局這個大方向,我們會與「海濱事務委員會」在整理大家對其運作模式的意見後,在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和大家就其詳細架構和其他相關方面作更詳細的討論。

我們對「海濱管理局」的職能、架構沒有既定立場,我們希望在未來三個月,收到大家踴躍發表的意見,繼續以與民共議、同心構建的精神,為未來的海濱發展寫下新的一頁。

2013年10月6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