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為何事?

剛過去的勞動節假期,不用趕上班,早上緩跑時清涼的天氣叫人精神為之一振。這是一段難得的獨處和反思的時間,不期然腦袋裡又浮現日常工作的片段。

過去幾個月,不但工作量大,壓力亦大。幸好團隊戰意高昂,深知工作極具意義,對香港的未來也十分重要,大家任勞任怨地打拼。可是,最近不約而同發生了幾件有個別團體利用現行制度和程序,意圖癱瘓甚至推倒我們的工作的事情,不禁令人嘆息!

早前我在「局長隨筆」中提到涉及軍用碼頭的《中區(擴展部分)分區計劃大綱圖》技術性修訂是其中一個例子。該碼頭早於2000年,經過城規條例下的公眾諮詢,獲行政會議核准。政府其後於2002年、2008年和2010年,分別透過立法會、《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以及中西區區議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清楚交代了碼頭的位置、範圍,以至設計及相關設施。今年年初,因應現時該碼頭的詳情已經確定,規劃署遂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對《大綱圖》作出技術性修訂。

城規會於2月15日將《大綱圖》刊憲展示,讓公眾在隨後的兩個月內就此作出申述。規劃署隨即於2月21日和3月21日分別諮詢了中西區區議會和海濱事務委員會,期間不同報章亦曾就此修訂作出報道。在申述期截止最後一天的早上,城規會只收到不足十份申述書。

可是,當天先有報章以「解放軍先『佔』中環」和「起碼頭變起樓」為標題作出一些不確的報道,又有個別團體在網上「加料」傳播,將碼頭約3,000平方米空地及其上四座合共只佔約二百多平方米的一層高建築物,說成是可建三層高每層30,000平方米面積等如半幢IFC的建築;一個融合海濱長廊開放式設計的軍用碼頭,被指設有雙重圍欄封鎖、駐軍會長期將其關閉使市民無法享用海濱......。這些失實的指控誤導了公眾,引起了恐慌。有團體還借助社交網絡平台,提供反對信件的式樣,邀請市民以簡單的電郵向城規會提出反對。由於當時是城規會接受申述的最後一刻,在網上看到有關不確陳述和呼籲而又未能掌握事實全部的市民,很容易會響應起來,很方便地電郵城規會提出反對。結果,在展示期完結時,城規會收到近萬份申述書。

他們利用現有制度和程序,試圖癱瘓甚至推倒多年幾經諮詢、匯聚各方意見而成,臨近最後階段的碼頭設置,這種手法值得大家反思。

我早前在「局長隨筆」中扼述了軍用碼頭的來龍去脈後,仍有團體繼續重覆無新意且全無事實支持的指控。就其中兩點,我在此再作說明。

(一) 過去駐軍已向特區政府承諾在碼頭毋須作軍事用途時,開放予市民作為海濱長廊的一部分享用。這個承諾是嚴肅的,並非信口開河。如果與回歸前添馬艦前的一段海濱相比,現時的設計和安排是開放得多。
(二)《大綱圖》上就軍用碼頭只標明高度限制,乃常見而非獨特的做法,不少其他大綱圖都有類似做法。在軍用碼頭一事上,特區政府與駐軍的溝通一直都是有商有量,駐軍亦深明市民愛惜珍貴的海濱長廊。我看不到有任何誘因,駐軍會在這用地上大興土木,蓄意阻礙海濱景緻,與香港人過不去。

因此,我們是否還應抱著不信任、懷疑甚至敵視的態度,去看待軍用碼頭這件事呢?

2013年5月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