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措施

綠 色 建 設

為了提倡在工務工程中進行低碳建造、減排和採用 再造物料,我們將會引入措施,當中包括在工程項目中使用 電動車;在部分工地的建造機械採用生化柴油作為燃料;推 動採用綠色工地辦公室; 以及測試以廢玻璃作為地盤平整、 土地回填及填海工程的填料。

持續推行的措施

  1. 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

    我們於二零零八年公布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 這是 一項平衡水資源供求的長遠策略,涵蓋減少用水需求及開拓 新水源兩方面, 以配合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在減少用水需求方面, 我們已加強推廣節約用水及 減少流失。除了透過臨時水資源教育中心增加年青一代的水 資源及節約用水知識外,我們已設立流動展覽車在各區舉行 定期巡迴展覽,以提高市民對節約用水的意識及認識。我們 並會於二零一四年將「用水效益標籤計劃」, 從現時的沐浴 花灑、水龍頭、洗衣機及小便器用具,擴展至涵蓋節流器。 我們也會透過「齊來慳水十公升」運動4 推 廣 住 宅 用 戶 節 約 用水,及制訂商貿用戶最佳用水指引,推廣商業用戶節約用水。

    我們透過水管更換及修復計劃減少水管爆裂及滲漏 取得理想效果。水管爆裂的宗數由二零零九年約1 066 宗, 減少至二零一三年約260 宗。水管滲漏率亦由二零零九年的 21%, 下降至二零一三年的17%。我們會繼續進行水管更換 及修復計劃,以期於二零一五年完成此計劃,預計屆時水管 滲漏率可進一步降至15%。我們不僅會著眼於水管更換及修 復計劃,還會將重點放在水壓管理及區域監控,以提高控制 用水流失和管理水管網絡的效率。為打擊非法取水行為,我 們會加強巡查和檢控工作,以及舉行不同類型的推廣及教育 活動。

    在開拓新水源以應對因氣候變化及人口持續增長而 引申的挑戰方面,我們正開拓一些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新水 資源,例如海水化淡及再造水。對於前者,我們會繼續研究 於將軍澳設立一所海水化淡廠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並制定其實施策略及時間表。預計該研究將於二零一五年年初完 成。至於再造水,我們正展開在新界東北地區包括上水、粉 嶺和新發展區供應再造水作沖廁和其他非飲用用途的研究 工作。我們亦正研究在新政府工程計劃中擴大使用循環再用 的洗盥水及集蓄雨水。

    我們現正籌劃聘請顧問公司, 檢討在現有《全面水 資源管理策略》下推行的各項水資源管理措施,包括減少水 塘滿溢的措施。然後依據檢討的結果,並參考最新人口增長 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制定至二零四零年的長遠水資源管理 策略, 以確保可持續利用珍貴的水資源, 並適時推出新措 施, 加強我們的應變能力,以面對不確定性和挑戰。

    4 運動鼓勵住宅用戶每人每日慳水十公升。

  2.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

    我們會繼續推動在高度城市化的居住環境下, 優質 綠化的可持續發展。自二零零四年起,市區綠化總綱圖的制 定及推行已為城市景貌的綠化環境帶來顯著改善。為了貫徹 政府在綠化及可持發展所作出的工作,政府會分階段開展新 界綠化總綱圖所建議的綠化措施。

    在二零一三年我們頒布了有關加強行人天橋及行車 天橋的綠化和樹木保護的技術指引,以提昇綠化質素和良好 的樹木管理。

    為推廣優質綠化科技例如高空綠化的應用,綠化及 園境辦事處編訂了《香港高空綠化的植物應用圖鑑》。此圖 鑑是首次以在本地應用高空綠化植物的資料所編制。其目的 是宣揚正確的植物選種及鼓勵在綠化項目中採取「在合適的 地方種植合適的品種」的設計原則。為了讓市民欣賞香港市 區內具特色的園境及綠化空間和方便地取得這方面的資 料,「樹木園境地圖」的手機應用程式已正式推出。

    樹木管理辦事處會繼續增強樹木風險評估安排,優 先處理在高人流和高車流地點的樹木;並公布及定期優化詳 細的樹木風險評估指引,供樹木管理部門遵從。其他工作重 點包括通過培訓提升樹木管理的專業水平、制訂包括石牆樹 管理指引、路面翻新與樹木穩定指引、建立樹木資料庫、推 廣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加強護養古樹名木及優化緊急應變 安排。

    樹木管理辦事處已加強和樹木管理部門協調,以優 化處理有關樹木投訴的機制。

    為了加強以專業方式管理樹木, 樹木管理辦事處正 進行常見導致樹木腐爛的生物媒體、常見樹木的木質強韌度 及評估木黴菌作為對在香港受褐根病菌感染樹木的生物防 治媒介等研究項目。樹木管理辦事處亦會加強對褐根病的管 理策略, 以保護樹木免受此病侵害。

    我們致力推動公眾參與優質綠化及正確護樹的活 動。通過市民大眾一同參與,我們不僅培養愛護、欣賞及珍 惜綠化環境的文化,亦藉此培育大眾共同擁有綠化環境的意 識。為此, 我們會繼續「綠化伙伴」運動, 讓社會上不同界 別人士成為綠化伙伴,一同籌辦推廣活動,及為優質綠化環 境及樹木管理一同努力。其中一項將會推出的主要項目是 「最喜愛的古樹名木」計劃,我們會邀請有關專家、專業團 體及公眾一同參與。

  3. 文物保育

    我們在多項文物保育措施上取得良好進展 —

    1. 第 一 期 活 化 歷 史 建 築 伙 伴 計 劃 (活化計劃)下的六個 項目已開始營運。這些項目包括前北九龍裁判法院 (已被活化為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學院)、舊大澳 警署(已被活化為大澳文物酒店)、雷生春(已被活化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雷生春堂)、芳園書 室(已被活化為「芳園書室」旅遊及教育中心暨馬 灣水陸居民博物館)、美荷樓(已被活化為YHA 美 荷樓青年旅舍)及前荔枝角醫院第一期項目(已被活 化為饒宗頤文化館)。前荔枝角醫院第二期項目將 於二零一四年第一季開始營運;
    2. 在 第 二 期 活 化 計 劃 下,藍屋建築群將轉化為多功能的服務大樓「We 嘩藍屋」,石屋將被活化為一間主題餐廳暨旅遊資訊中心,而舊大埔警署將轉化為實踐可持續生活模式的「綠滙學苑」。石屋的翻新工程已於二零一二年年底展開,而舊大埔警署及藍屋建築群的工程亦已於二零一三年展開;
    3. 在 第 三 期 活 化 計 劃 下,虎豹別墅將被活化為虎豹樂 圃,必列啫士街街市將轉化為香港新聞博覽館,而 前粉嶺裁判法院將轉化為香港青年協會領袖發展 中心。三幢建築物的翻新工程預計於二零一五年展 開;
    4. 我 們 於 二 零 一 三 年 十 二 月 十 六 日 推 出 第 四 期 活化 計劃。申請活化再利用四幢歷史建築(即書館街12 號、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何東夫人醫局及景 賢里)的截止日期為二零一四年四月十五日。評選 結果預計於二零一五年第一季公布;
    5. 截 至 二 零 一 二 年 十 二 月 為 止 , 古 物 諮 詢 委 員 會 (古 諮會)已確定1 268 幢歷史建築5的評級。古諮會會 繼續為歷史建築評級,並着手處理由公眾建議作出 評級的新增項目/ 類別及1 444 幢歷史建築名單6 的餘下項目;
    6. 古 物 事 務 監 督 獲 得 古 諮 會 的 支 持,把四幢歷史建築 宣布為古蹟,包括薄扶林的伯大尼修院、中環的和 平紀念碑、沙頭角的發達堂和元朗屏山的達德公 所,並於二零一三年在行政長官的批准下,根據《古 物及古蹟條例》完成上述四幢歷史建築的古蹟宣 布;
    7. 自 維 修 資 助 計 劃 於 二 零 零 八 年 八 月 推 出 以 來,我們 已批准了32 宗申請,涉及資助金額共約港幣2 870 萬元;而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為止,我們正處理 另外15 宗申請;
    8. 於 二 零 一 三 年,我們在三個個案中成功透過提供經 濟誘因,獲得業主同意保存他們擁有的歷史建築:
      1. 二 零 一 三 年 三 月 二 十 六 日 , 行 政 長 官 會 同 行政會議批准維持較早前的決定, 局部撤 銷薄扶林發展限制, 以便落實寓保育於發 展的修訂方案,以保育Jessville 大宅(三級 歷史建築);
      2. 二 零 一 三 年 九 月 二 十 七 日 , 城規會轄下都 會規劃小組委員會批准把地積比率限制由 0.5 倍略為放寬至0.548 倍,以保育普樂道 8 號(二級歷史建築)的部分立面; 以及
      3. 二 零 一 三 年 十 二 月 十 三 日 , 城規會轄下鄉 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批准把地積比 率限制由0.4 倍略為放寬至0.472 倍,並把 上蓋面積限制由20%略為放寬至36.8%, 以保育長洲戲院(三級歷史建築);
    9. 我 們 在 古 諮 會 的 協 助 下,展開保育歷史建築政策的 檢討。古諮會將向政府提交報告。

    5 這數字包括已被納入香港1 444 幢歷史建築名單的歷史建築(當局曾於二零 零九年三月至九月期間就該名單所列建築物的建議評級諮詢公眾)及二零一 三年二月公布的202 項新增的建議評級項目。

    6 若有切實需要及早作出評級,古諮會將會靈活地提前討論個別新增項目的評級。

    去年,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舉辦了連串公眾教育計 劃及活動, 旨在鼓勵更多不同的社區團體參與文物保育工 作,例如:於二零一三年四月、六月至八月及十月至十二月 舉辦景賢里開放日,參加人數達24 283 人;於二零一三年六 月至十二月在機場舉辦「古蹟展『新』機」展覽及二零一三 年七月至十二月於八個地點舉辦第一期活化計劃巡迴展 覽,介紹第一期活化計劃六幢已完成活化的歷史建築,兩個 展覽分別吸引了161 480 人及75 887 人參觀;於二零一三年 九月至十月以學校歷史建築為主題舉辦「2013 古蹟周遊 樂」,參加人數達48 000 人;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與香港大 學建築學系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合辦的「2013 文物保育國際研 討會— 文物保育的最新動向:全球視野及本地展望」,吸引 超過300 名業界人士參加;以及由二零零八年六月起,出版 雙月通訊《活化@Heritage》,專題報道有關文物保育的事宜 和介紹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的工作, 截至二零一三年年底, 合共派發超過40 萬份印刷本。

  4. 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

    我們會繼續進行「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提升政 府人造斜坡安全,並美化這些斜坡,同時為已知有風險的天 然山坡緩減山泥傾瀉風險,以及為私人斜坡進行安全篩選研 究。我們會繼續致力進行有關斜坡安全的公眾教育,包括加 強公眾對緊急事故的防備。

  5. 防洪

    我們正檢討各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 以評估這些 地區的水浸風險,並提出改善措施。我們現正為東九龍和西 九龍地區的雨水排放整體計劃進行檢討研究,並於二零一三 年年初開始為沙田、大埔及西貢進行同樣的檢討研究。此外,我們於二零一三年展開了河道氾濫風險研究,為鄉郊的 河道評估氾濫風險,及為高氾濫風險的河道設計和安裝氾濫 警報系統及建議緩減措施, 以加強保護該等河道附近的居 民,減低他們面對的風險。三條雨水排放隧道,包括港島西、 茘枝角及荃灣雨水排放隧道經已啓用。我們現正在灣仔、中 環和西區興建雨水排放渠道,於大埔船灣洞梓路建造箱形暗 渠, 及在跑馬地興建一個地下蓄洪池, 工程進展良好。

  6. 覆蓋及美化明渠

    我們繼續進行覆蓋及/ 或美化16 段明渠的計劃,以 改善生活環境。其中14 段明渠的工程現已完成,餘下兩段(啓 德明渠及香葉道明渠)的工程將由二零一五年起分階段完 成。此外,我們正為元朗市中心明渠改善工程進行設計,以 提升該區的環境質素和明渠的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