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建發展

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基本工程開支表現令人滿意,達至約580億元,為歷來最高,較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205億元的實際開支有大幅改善,亦較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的498億元開支有顯著的增加。

我們正繼續推展本局政策範疇下的各項重大基建工程。在啓德發展計劃方面,第一期發展的工程,包括興建租住公屋、郵輪碼頭大樓及配套基建設施等,正如期進行,預計會於二零一三年年中完成。繼二零一一年六月獲批撥款後,為北面停機坪住宅用地進行的基礎設施工程及啟德明渠的生物除污處理工程,已於二零一一年七月展開。

至於蓮塘/香園圍口岸(口岸)計劃,為受計劃影響的竹園村興建重置區的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預計會於二零一二年年初完成。工地平整工程及通往口岸連接路的詳細設計已於二零一一年三月展開。如撥款獲得批准,預計工程會於二零一三年年初展開。二零一一年九月初,港深兩地政府在口岸聯檢大樓概念設計國際競賽頒獎典禮上,聯合公布了得獎作品。我們會繼續與深圳當局聯繫,以推展聯檢大樓的設計。為方便乘客及車輛直達口岸,口岸內將增闢多項設施,包括公共停車場、私家車乘客上落處及行人隧道。

至於其他有助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大型工程項目,亦取得良好進展,包括在港島、荃灣和荔枝角的三項雨水排放隧道工程、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以及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下的斜坡改善工程。

港深兩地政府在二零零九年共同開展了「落馬洲河套地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旨在探討在河套地區發展以高等教育為主,輔以高新科技研發和文化創意產業用途的可行性。港深兩地在二零一零年年底/二零一一年年初同步舉行了第一階段公衆參與活動,研究現時進展良好。我們的目標是在二零一三年完成該研究。

我們已展開了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將會提供土地應付長遠住屋和其他土地用途的未來需求,預計研究會在二零一三年完成。

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亦在二零一一年八月展開。我們的目標是在二零一四年完成該研究。

除繼續推展大型基本工程計劃外,我們亦着力推展更多小型工程,以期為建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再加上在「樓宇更新大行動」(更新行動)下進行的樓宇維修工程,建造業的失業率因此由二零零九年二月至四月高峰期的12.8%,下降至二零一一年第三季的4.2%,是13年以來最低的失業率,同時反映出業界的人手漸趨緊絀。

根據已規劃的基建計劃,我們預期未來數年每年的基本工程開支均會超過600億元,因而為建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亦進一步令這個行業的勞工市場人手緊絀。

為確保能適時及有效地推展大型基建計劃,我們需要維持和培養一支人數足夠而且具備多種技能的建造業隊伍。為此,我們已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一筆1億元的一次過撥款,其後,我們與建造業議會(議會)及其他主要業界持份者合作,加強對有意投身建造業的新血和在職業內人士的培訓和工藝測試,並進行更多推廣和宣傳工作,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建造業。

自從各項措施在二零一零年九月起分階段實施以來,我們在建造業人力方面的投資初步已見成效,情況令人鼓舞。在加強培訓計劃下,有更多人士投身建造業,特別是於二零一零年九月推出「強化建造業人力訓練計劃」之後,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底,已有大約600名學員參與該項計劃,並有超過半數人完成有關培訓。差不多全部學員都是新入行的,當中超過六成學員的年齡在35歲以下,顯示有更多青年人願意加入建造業。

議會會繼續加強在培訓及工藝測試方面的工作,以確保業界有一支夠熟練且具備多種技能的隊伍。鑑於市場對建造業工人的需求越來越殷切,加上工人需要時間以累積經驗,才能成為熟練技工,我們現正與議會緊密合作,通過探索各種不同的培訓模式,協助議會建立培訓能力。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外,議會在「承建商合作培訓計劃」亦取得良好進展,參與計劃的承建商會為建築工人提供實地訓練。

鑑於未來的公共工程項目及私營機構的建造工程項目數量不少,我們會與其他主要持份者(包括議會、承建商和工會)合作,密切監察建造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及各項措施的成效,以合適的方法應付人手方面的需求。

土地供應

  1. 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的賣地計劃及持續的土地用途規劃工作

    我們繼續採用勾地表制度和政府主動賣地雙管齊下的安排增加土地供應。在二零一一年四月至十二月的三個季度,政府通過拍賣或招標主動推售的21幅住宅用地,以及一幅被成功勾出後通過拍賣售出的住宅用地,總共可提供約7 400個單位。繼今年年初售出前元朗邨「限呎樓」用地後,我們在本年度的賣地計劃中亦納入了5幅「限呎樓」用地作公開招標。我們已售出當中的3幅。這4幅「限呎樓」用地(連同前元朗邨「限呎樓」用地),將可提供不少於3 220個中小型單位。為更好地確保單位供應數量,我們已在3幅面積較大的用地的賣地條款中,加入發展商須提供單位最低數目的要求,這些用地共可提供不少於2 100個單位。我們亦將在另外兩幅於十二月招標的用地加入相同的限量要求。

    除售賣政府土地外,鐵路物業發展項目一向是房屋土地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在提供中小型單位方面。位於南昌、荃灣西站五區(灣畔)、荃灣西站五區(城畔)和朗屏(北)的四個西鐵項目將提供共7 471個單位,包括4 932個(66%)中小型單位。南昌項目正進行招標,而我們現時的目標是於本季為該兩個荃灣西站五區項目招標。另外,我們就朗屏(北)西鐵項目進行的法定程序工作亦進展良好。

    總括而言,在二零一一至一二財政年度的首三季,通過政府主動賣地供應的土地、上述三個西鐵項目、市區重建項目、須修訂契約/換地的房屋發展項目,以及私人發展項目(無須修訂契約/換地),將可提供約20 000個單位。

    新發展區的發展是十項大型基建工程之一,將會提供土地以應付本港長遠的房屋和其他土地用途的需求。新發展區的規劃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及洪水橋新發展區所提供的土地最早可分別於二零一八年和二零二一年作發展用途。我們已於二零一一年七月獲立法會批准撥款,以展開東涌餘下發展計劃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俾便推展已規劃的東涌新市鎮餘下地區的發展及應付本港長遠的房屋需求。我們已就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展開規劃研究,並正就有關的住宅發展方案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

  2. 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措施
    1. 工業用地分區研究

      去年,規劃署完成了最新的「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該研究旨在檢討「工業」和「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地帶內尚未進行發展的工業用地,並了解這兩個地帶內現有私人工業樓宇的使用情況,以探討更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的方法。該研究建議把大約30公頃的工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這有助增加房屋土地供應。

      建議改劃作住宅用途的用地分別位於荃灣、元朗、火炭、小瀝源、屯門、大角咀及粉嶺。當中的5幅 (約6.7公頃)政府土地可供賣地或作公屋發展,並將提供共約6 470個單位(包括約2 270個私人單位及4 200個公屋單位)。餘下的11幅 (約22.7公頃)私人土地則可提供約14 260個單位,但重建日期須由私人市場決定。

    2. 檢討「綠化地帶」的土地用途

      隨着時間過去,劃作「綠化地帶」的部分用地的狀況可能已經改變,當中部分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因此失去其原有功能。作為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措施,規劃署現正全面檢討各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綠化地帶」的土地用途。檢討的目的是理順劃作「綠化地帶」土地的界線,並物色可能適合作房屋發展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現時,當局已物色15幅總面積約為50公頃的土地作進一步技術評估,從而評估這些土地作住宅發展的潛力。這些土地大部分屬政府擁有。

    3. 檢討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

      對於劃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的用地,規劃署會不時與相關各局/部門檢討是否需要保留該等用地作預留用途。如某幅用地因政策或實施計劃有變而無須保留作預留用途,規劃署會考慮該幅用地是否適合作其他用途,包括作住宅發展,並會按情況作出跟進。如認為有此需要,規劃署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尋求修訂有關用地的土地用途。我們亦會考慮現時被私人公用事業設施佔用並具潛力發展房屋的用地。

    4. 進一步研究具潛力發展房屋的用地

      此外,我們現正研究如何提升破落的鄉郊工業區及已荒廢的農地的發展潛力,以落實有關用地為優先發展區,並通過收回土地方式把有關用地作公共房屋發展,及提供所需的基礎建設,以作私人房屋發展。我們已物色4幅位於古洞南、元朗南、粉嶺/上水第30區用地及缸瓦甫具潛力發展房屋的用地作有關用途,有關用地的總面積共約150公頃。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會在二零一二年年底左右就上述選址展開相關的規劃/工程研究。

    5. 在維多利亞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

      在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財政預算案演詞》中,財政司司長宣布會在未來數年投放約3億元,就在維港以外填海和發展岩洞以增加土地供應進行研究和公眾參與活動。隨後,我們於二零一一年五月向發展事務委員會簡介計劃進行的研究和公眾參與活動。

      我們已於二零一一年三月完成善用地下空間的研究,並於同年五月向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主要研究結果。建議的主要措施包括就搬遷政府設施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特別是有關搬遷現有沙田污水處理廠、摩星嶺食水主配水庫及堅尼地城食水配水庫至岩洞,以騰出土地作其他有利及相配的用途,以及就岩洞發展的長遠策略進行研究。我們會徵詢發展事務委員會,為進行上述研究的撥款申請尋求支持。

      我們已於二零一一年七月展開一項顧問研究,為公眾參與活動提供技術支援,讓參與討論的市民能在事前取得相關資料。我們已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及轄下的規劃小組委員會簡介我們的公眾參與計劃,亦已於二零一一年七月向所有區議會發出資料文件。為蒐集公眾對上述填海及發展岩洞計劃的初步意見和主要關注事項,我們曾為相關智囊組織、商會和環保團體舉行聚焦小組討論會,亦曾在二零一一年八月和九月期間與個別學術界人士及專業人士進行討論。我們正着手進行初步技術研究,包括在全港物色合適地點填海和發展岩洞。我們計劃於二零一一年年底展開公眾參與活動及諮詢發展事務委員會。

九龍東轉型

香港是亞太區的主要金融和商業中心,地位穩固,惟在優質商業設施,特別是辦公室供應方面,嚴重求過於供。國家「十二五」規劃表明支持香港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在全球的影響力將日益增大。

過去十年,越來越多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和區域辦事處,這種趨勢持續不斷。區域總部和區域辦事處的數目由一九九七年的2 514間上升至二零一零年的3 638間,升幅達45%。儘管需求殷切,但本港所有辦公室的總樓面面積只有輕微增長,由二零零零年的1 214萬平方米增至二零一零年的1 429萬平方米,增幅僅18%。為了充分利用內地迅速發展的機遇,並維持香港主要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地位,穩定而充足的優質辦公室供應至為關鍵。

我們已將總共14幅商業/商貿用地納入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的賣地計劃內。這些用地將可提供約6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視乎量度結果而定)。在本年年底前,我們會出售6幅商業/商貿用地,共提供約3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我們會繼續物色更多合適的用地作商業發展。

根據《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的建議,當局應採取適當的規劃措施,以支持長遠的經濟增長。我們會繼續落實研究建議,整合及提升現有的商業中心區,並同時開拓商業中心區外的優質辦公室樞紐。具體建議包括通過騰出無須設於黃金地段的政府辦公地方,以及在都會區內具策略性的地點(例如啟德和西九龍)發展新辦公室羣,以增加寫字樓用地的供應。至於其他一般商業用地的需求(包括非黃金地段的寫字樓及傳統工業/貨倉用途),亦會通過活化舊工業區和發展黃金地段以外的其他辦公室羣予以應付。

九龍東地區包括啟德發展區、觀塘和九龍灣。由於本港製造業在八十年代大規模北移,加上機場在九十年代遷至赤鱲角,留下大量的工業大廈未有被充分使用。由於香港傳統的商業中心區已無法應付這些公司對優質辦公室的需求,一些私人發展商憑着敏銳的市場觸覺,把握時機,率先在九龍東進行發展,興建了一些高級的商業大廈和購物中心。區內已有約140萬平方米的辦公室落成。

在二零一一至一二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宣布會採用富遠見、相互協調的綜合模式,加快把九龍東轉型為另一個具吸引力的商業區,以支持香港的經濟發展。具體而言,有關的工作將涉及土地用途檢討、城市設計、加強連繫及相關的基建設施。

  1. 九龍東概念總綱計劃

    為了令這個前工業區順利轉型為另一個主要商業中心區,基建工程和設施必須妥善設計,並與九龍東的整體環境、規劃和城市設計意念相配合。為此,規劃署制訂了一份九龍東商業區的概念總綱計劃,並採用了方便暢達、嶄新面貌、優良設計和多元發展等策略-

    1. 方便暢達-我們構思興建環保連接系統,連接九龍灣、啟德發展區和觀塘,並會加設行人設施,例如行人天橋網絡和更寬闊的行人路。我們會就建議的高架單軌鐵路和其他環保連接系統諮詢公眾。有關環保連接系統初步研究結果的公眾諮詢詳情載於下文第39段。
    2. 以優良的城市設計,塑造該區的嶄新面貌-我們會改善街道景觀、綠化設施和公眾休憩用地,並會充分把握機會,在寬闊而連貫的海濱長廊塑造該區的嶄新面貌。
    3. 多元發展-九龍灣和觀塘將主要作辦公室和商業用途,除了通過毗鄰的啟德發展提供旅遊、體育和康樂設施外,我們亦會在九龍灣和觀塘區內的適當地點發展其他用途,例如臨街店舖、海濱咖啡座、設於碼頭的食肆和娛樂設施、遊艇停泊區和水上活動設施,以增添該區的朝氣活力,特別是在辦公時間後為該區注入生氣。

    總括而言,規劃大綱圖有助將九龍東轉型為一個方便暢達、面貌煥然一新、設計優良而又多元發展的地區。將九龍東轉型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區,是政府在經濟轉型下為把握新機遇而提出的建議。我們會令九龍東成為更吸引商業活動的地方,使香港人受惠,亦令香港作為全球金融和商貿中心的地位得以持續。

  2. 成立一個九龍東發展辦事處

    為落實這項重要措施,發展局會成立一個新的九龍東發展辦事處,負責引領、督導、監督和監管九龍東轉型的工作,並會倡議我們為九龍東所訂的目標,同時亦會邀請持份者和普羅大眾參與其事。這個辦事處會把區內私營機構所提出的計劃集中研究,並負責策導這項對本港極為重要的策略性發展項目。

    九龍東發展辦事處會負責宣傳九龍東概念總綱計劃,並為由私營機構提出有利九龍東發展或轉型成為現代化主要商業區的土地發展建議,提供一站式的諮詢和協調服務。此外,亦會為該區的基建發展提供方向,特別是負責項目管理、協調其他項目、帶領各方解決銜接問題和要求上的分歧,並密切監察相關項目的進度。

    政府會邀請公眾(包括相關的區議會和各持份者)參與總綱計劃的制訂工作,好讓各項改善建議能如期實施。為此,九龍東發展辦事處會為新計劃和項目,制訂全面而一致的公共關係和公眾參與策略,並會居中協調,以妥善回應公眾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正研究九龍東發展辦事處的理想架構,包括其與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九龍拓展處的啟德辦事處之間的角色,以及合適的人手編制。當我們有進一部資料後,便會諮詢發展事務委員會的意見,以便日後呈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轄下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考慮。

  3. 環保連接系統初步研究結果的公眾諮詢詳情

    為促進九龍東轉型,實有必要加強和改善區內連繫。我們已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委聘顧問進行「啟德環保連接系統可行性研究」,以實現啟德發展區的環保願景,並改善與毗鄰地區的連繫。研究結果顯示,在啟德發展區以至九龍東興建高架單軌鐵路,由於全港獨有,故能吸引遊客及締造協同效應以帶動毗鄰地區的發展。由於這項涉及運輸模式的設施會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我們認為在作出決定前有需要徵詢公眾意見,包括是否以路面的環保交通工具取代。無論如何,在環保鐵路連接系統啟用前,也要提供路面的環保交通工具,為初期遷入啟德發展區的居民提供服務。為配合公眾參與活動,我們計劃向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有關結果,並打算在二零一二年下半年把蒐集到的公眾意見,再次徵詢發展事務委員會。

活化工業大廈的中期檢討

行政長官在二零零九至一零年《施政報告》中,宣布一籃子措施,便利舊工業大廈進行重建和整幢改裝,以提供合適的樓面,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和經濟需要。

這些活化措施已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起正式實施,而落實措施的進度良好。截至二零一一年九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63宗申請,並批出其中35宗,以整幢改裝申請為主。獲批的申請可提供合共38萬平方米經改裝或全新的總樓面面積。

我們在二零一零年底至二零一一年九月期間,就一籃子活化措施進行中期檢討,並與不同持份者會面,蒐集他們對措施的意見和可作改善的地方。持份者普遍支持活化措施,但亦有建議一些可作優化的地方,以鼓勵更多和更優質的整幢改裝項目。

經詳細考慮所有收集的意見後,我們決定推出下列優化措施-

  1. 確認在經整幢改裝工業大廈的主要天台層設置獲豁免計入總樓面面積的公用設施(例如升降機機房),從符合活化措施的申請準則角度而言,將不會視作增加建築物的高度。而在經整幢改裝工業大廈外部安裝覆蓋層或幕牆,亦不會視作增加建築物的體積;
  2. 容許小規模改動建築物的現有構架,包括在現有大廈外殼內改動內外結構,條件是:拆卸外部結構的範圍不得超過現有大廈總樓面面積的10%;以及大廈改裝後的總樓面面積不得增加;
  3. 鼓勵根據活化措施提交新整幢改裝的申請人參與「BEAM Plus」評估(但申請人無須取得特定的評級);以及
  4. 延長根據活化措施提交申請的限期3年,即截止申請日期由二零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延至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作為檢討的一部分,我們亦曾硏究容許在現有建築物外殼以外加建新總樓面面積,以補回因整幢改裝工程而損失的總樓面面積(但前提是不增加總樓面面積)。但我們決定不引入這項建議,因為我們必須維持整幢改裝和重建之間的清晰分野,而這項建議可能被視為容許無須繳付土地補價而間接進行重建。我們認為免收豁免費的安排已提供足夠誘因予合資格的整幢改裝申請(在現行活化措施下,業主可免繳豁免費用,在現有工業大廈的整段使用期內或現行契約期內,改變這些大廈用途,兩個日期以較早者為準),而其他容許業主補回因改裝工程而失去的總樓面面積的額外誘因,難有充分理據支持。

現行活化措施的中期檢討結果和優化措施詳情,另載於有關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

購買及改裝工廈作水務署設施

政府正牽頭落實活化工廈的措施。我們已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購買及改裝一幢工廈作水務署新界西辦事處,以便騰出旺角現有的貴重用地作更具效益的用途。此外,該改裝工廈會設置一個水資源教育中心,加強節約用水的公眾教育。我們會在該改裝工廈加設節能/節水裝置和器具,以樹立榜樣,並在活化工廈時,着力推廣環保建築設計。水務署已聘請顧問,為購買合適的工廈提供相關服務。

支援香港建築及相關工程專業人士在內地經營業務

近年,內地經濟穩步增長,加上建造業發展蓬勃,為香港的建築及相關工程專業人士提供了不少商機。我們一直協助建造業的持份者藉着《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安排》)取得的優惠待遇,以進入內地市場。

自《安排》於二零零三年簽訂以來,本港的建造業共獲得29項優惠,並有1 225名建築及相關工程專業人士(分屬六個專業:建築師、結構工程師、規劃師、產業測量師、工料測量師和建築測量師)通過專業資格互認的機制,取得內地同業的專業資格。這些專業人士可以在全國各地註冊和執業(工料測量師),又或根據各個先行先試計劃,在廣東省註冊和執業(建築師、結構工程師、規劃師和建築測量師)。

在二零一一年八月,中央政府宣布向香港的服務提供者開放內地市場。根據有關計劃,已通過資格互認機制取得內地專業資格的香港建築及相關工程專業人士,均可在廣東省註冊和執業,並享有與內地擁有相同專業資格專業人士同等待遇。這些優惠措施有助本地建造業的專業人員在內地執業及設立公司。我們正與內地當局緊密合作,在《安排》的框架下,確保先行先試計劃有效實施,讓香港建築及相關工程專業人士能在廣東省註冊和執業。